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综合治疗(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07年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下称《指南》),其中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定义如下: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相对于医院内肺炎(NP或称HAP)而言的。CAP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此外还有真菌和原虫。与发达国家相比,细菌病原在发展中国家的CAP病原学中更为重要,常见细菌病原包括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主要是b型,其他型和不定型流感嗜血杆菌较少见)、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卡它莫拉菌(MC),此外还有肠杆菌科细菌以及百日咳杆菌等。本文主要对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进行讨论。
病原学
肺炎链球菌 SP是出生20天后各年龄阶段儿童CAP的首位病原菌。SP为革兰阳性双球菌,属链球菌的一种,多成对排列,偶成链状或单个存在。SP根据其荚膜特异性多糖抗原分型,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多由3、6、14、19及23型引起。SP是鼻咽部的正常菌群,只有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时才能致病。当患儿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疲劳、受凉等诱因而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原菌乘虚而入,在肺泡内繁殖而发病。肺炎链球菌肺炎多为散发,但在集体托幼机构有时也有流行。气候骤变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较多,冬春季多见,可能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有一定关系。原发性肺炎链球菌肺炎病变常呈叶、段或亚段分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