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圃小儿暑热症治验
暑热症,因其见于盛夏暑季,故又有“夏季热”、“暑期热”等名称。本病为小儿所独有,在1~5岁之麻疹、泄泻后期尤为多见。小儿稚阴稚阳,脏腑娇嫩,调节机能未臻完善,或病后体虚不足,入夏以后,不耐炎热酷暑的熏蒸,感受暑热之邪,耗伤津液而罹患本病。其主症为发热持续不退,起伏少汗,头额干灼而两足不温,烦躁,口渴多饮,小便频多且清。患儿每见形体羸瘦,精神萎靡,面色少华,食欲不振等。本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往往迁延至秋凉后方能向愈。有的患儿可连续发病数年。
20世纪30年代初,每逢夏季,上海盛行此病。当时对此病作各种化验检查,均未能发现异常,既非伤寒,又非尿崩症。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单独的病症,病机主要是元阳虚于下,邪热淫于上,形成上盛下虚,不同于古之消渴证。后来中西医儿科将此病定名为“暑热症”。因此,先生是该病最早发现者之一。后来获悉,在我国中南、东南、西南、南方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地区都有此病盛行。
先生对本病治疗具独到经验,采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治法,所创制清上温下方(附子、黄连、龙齿、磁石、蛤粉、天花粉、补骨脂、菟丝子、桑螵蛸、白莲须、缩泉丸)收效显著。以黄连清心泻火,附子温肾扶阳为主;佐磁石、龙齿镇潜浮阳;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缩泉丸等温肾固涩;蛤粉、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根据不同证情加减变化:无汗或少汗者,加香薷发汗祛暑;暑邪挟湿者,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或加羌活解表胜湿;身热甚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