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26期
编号:12088185
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控制的理论和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26期
     近20年来,针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治疗手段在不断发展。他汀类药物在降低LDL-C的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血管预后。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了解的深入而开展的大规模降压临床试验不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治疗理念,我们可以看到,临床试验中血压的达标率可达70%。然而,对调脂和降压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这些有效的治疗手段仅能使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降低30%左右;另一方面,流行病研究的结果显示,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些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我们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因素构成了残余心血管危险?如何才能更大幅度地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这些问题是多年来人们一直思考和讨论的焦点。

    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链

    1991年Dzau和Braunwald率先提出了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是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到终末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心血管事件链,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心血管疾病起源于心血管危险因素,随着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靶器官损害的出现、以及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患者总体心血管危险性也在逐步增高,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可>20%。INTERHEART研究揭示了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心脏事件的关系。该研究显示,吸烟、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决定了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9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