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33期
编号:12142317
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观察及合理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0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3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乙肝病毒(HBV)阳性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5.3%~12%,同时肺结核也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结核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耐药性结核杆菌相当常见。2008年全国调查表明,我国有近6亿人口感染了结核杆菌,占总人口的45%,每年的发病人数>120万,因此,在临床上肺结核患者合并HBV感染现象较为常见。目前,国内外对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推荐2HRS(E)Z/4HR短程化疗方案,除链霉素外,方案中其他药物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作用,尤其是在强化治疗期开始的2~3个月,用药较多,3~4种抗结核药物同时联合应用,更易发生肝脏损害。有报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发生率为50%。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了解这部分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对肺结核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肝损害观察与分析

    近年来,我国普遍推行对肺结核病患者应用的短程化疗方案与我国传统的结核病长疗程治疗方案相比,药物的种类多而且剂量大,对肝脏的毒性也可能将随之增大。

    有文献报道,对于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携带的肺结核患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总疗程6个月。其中前2个月采用四联抗结核药物,包括:链霉素(SM)0.75 g/日,肌注;异烟肼(INH) 0.3 g/日;利福平(RFP) 0.45~0.60 g/日;吡嗪酰胺(PZA) 1.5 g/日。后4个月采用三联抗结核药物,包括INH、RFP、乙胺丁醇(EMB),EMB 0.75 g/日。均为每天给药1次。

    结果显示,原先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患者81.8%在治疗过程中均能保持肝功能正常,而18.2%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对于肺结核合并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阳性或HBsAg、e-抗体(HBeAb)、HBc-Ab阳性患者,使用抗结核化疗6~9个月HRSZ或6~9个月HREZ后所发生的肝损害率分别为41.82%和36.9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