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基层医疗安全隐患
2013年年初,辽宁省丹东东港市社会保险医疗门诊部发生重大违法违规医源性群体感染事件,导致98人确诊感染丙肝病毒。事后调查发现该门诊部医生违反医疗常规,将接触了患者血液的一次性注射器穿刺不同患者共用的生理盐水和治疗用药,造成接受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感染丙肝病毒。此事引发人们对基层医疗安全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近年来,因注射行为不规范导致的严重医源性感染事件屡见不鲜。2011年11月,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一起因村医重复使用头皮针引起的丙肝聚集性事件。2012年3月,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响水路一带发生丙肝聚集性病例,经调查,这与城东卫生站口腔治疗、静脉输液不规范诊疗行为有关。接连发生的医疗安全事故除了暴露出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外,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折射出来的、长期潜伏在底层医疗机构的各种医疗安全隐患问题。一位参与安徽、广东两起丙肝感染事件调查的专家呼吁,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再不尽快修补脆弱的安全链条,必将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农村成假冒伪劣药品“重灾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全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采用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管理的制度,但由于基本药物仍然存在补贴款发放不到位、配送不及时、目录范围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等问题,导致很多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仍然出现销售“非基本药物”的情况,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现象已经成为行内“心知肚明”的事情。
由于缺乏正规的购药渠道、专业药师及严格的准入验收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