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
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空腹血糖<6.6mmol/L,相关的临床表现基本消失;②有效:空腹血糖<8.5mmol/L,相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空腹血糖>8.5mmol/L,相关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完成数据处理,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数据,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 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卫生系统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上为较低的国家,但是基于中国人口众多,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并不在少数。据资料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250万左右[3]。糖尿病是一种高发顽固性疾病,多发于>45岁中老年人群,现资料表明,近些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导致的。糖尿病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急性并发症表现为应激情况下病情加重,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视物昏花等症状;慢性并发症可表现为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以及反复感染。
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病”范畴,认为是与饮食不规律、肥胖、毒邪侵害、情志失调有关。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可根据患者各自病情发展情况,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对症下药,如肝气郁结型疏肝解郁;气阴两虚型补气、滋阴、泻肝火;阴阳两虚型助阳补阴;脾肾阴虚型温阳健脾肾。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疗效好,总有效率较高,并且经济适用,治疗后期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春英.黄芪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10,33(8):1319-1320.
2 李晓东,李娟,杨丽霞,等.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23(11):77-80.
3 刘宏伟,朱国茹.从心论述消渴病因病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2):103-10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