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7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3225767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7日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颅底骨折患者96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常规CT)和观察组(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将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其检出率95.83%,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中显示出颅前窝骨折18例,颅中窝骨折16例,颅后窝骨折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颅底骨折诊断中,有利于临床医生对骨折的位置和损伤程度进行判断并予以早期治疗,亦为公安法医部门提供了直接的临床证据。

    关键词 颅底骨折;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价值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拥有量在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交通事故是导致颅底骨折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将常规CT作为对照,详细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12月收治颅底骨折患者96例,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36例,女12例;年龄18~67(45.82±5.41)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32例,击打伤6例,高空坠落伤10例;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或失明8例,面神经瘫8例,听力障碍4例,脑脊液漏6例,眶周广泛瘀血斑22例。对照组男34例,女14例;年龄19~68(45.91±5.46)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30例,击打伤10例,高空坠落伤8例。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或失明10例,面神经瘫4例,听力障碍6例,脑脊液漏8例,眶周广泛瘀血斑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颅底骨折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颅底骨折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仪器设备选择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设置参数为电流300mA、电压120kV以及矩阵512×512。采用横断面扫描患者的头部。观察组颅底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仪器设备选择飞利浦64排CT机。指导患者取平卧位,采集原始数据,将图像矩阵设置在512×512,基线为听眶下线,主要进行骨扫描,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20kV和280mA,螺距和层厚均1.25mm,从蝶骨上缘进行扫描直至乳突下缘。将表面遮盖(SSD)三维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技术结合高分辨率的图像,对骨折类型进行确诊,并从多角度观察骨折情况,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参考。在扫描完成后,将所获得的数据传输至电脑终端的工作站中,对所有患者进行矢状位、冠状位以及轴位的数据分析,观察多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多平面重组情况。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检验师对诊断结果进行判定,若存在差异,则由第3位检验师判读诊断结果,以共同认定的结果为最终检查结果。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颅底骨折患者的CT诊断结果。

    统计学方法:将本文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CT诊断结果,以[(n)%]形式表现,使用x2进行数据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的CT扫描结果比较:常规CT显示对照组颅底骨折患者48例中出现颅底骨折征象26例(54.17%),多层螺旋CT重建显示观察组颅底骨折患者48例中出现颅底骨折征象46例(95.8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颅后窝骨折情况比较:常规CT显示对照组颅底骨折患者中出现枕骨斜坡骨折2例(4.17%),多层螺旋CT重建显示观察组颅底骨折患者中出现枕骨斜坡骨折12例(25.00%),组间进行比较颅后窝骨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兩组患者颅中窝骨折情况比较:观察组颅底骨折患者中扫描出16例(33.33%)颅中窝骨折,对照组颅底骨折患者中扫描出4例(8.33%)颅中窝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颅前窝骨折情况比较:观察组颅底骨折患者中扫描出18例(37.50%)颅前窝骨折,对照组颅底骨折患者中扫描出20例(41.67%)颅前窝骨折,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颅底骨折一般在颅底较为薄弱的区域出现,以鼻或耳出血、眼部改变、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颅底解剖结构复杂,临床上使用X线平片检查的影像会出现颅底骨质重叠的现象,无法准确提供有效信息。常规CT属于二维图像,通过常规CT扫描可将颅底骨折患者的脑水肿、硬膜下出血、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以及脑肿胀等情况显示出来,其空间分辨率相对较好。但轴位扫描图像较厚,在进行扫描时会出现颅底骨重叠情况,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水平的线样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容易出现假象,导致误诊、漏诊情况的出现。因此选择有效、准确率高的影像学手段十分重要。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临床上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疾病越来越广泛,同时运用多种重建技术还可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技术能够避免发生因容积效应带来的扫描图像假象。作为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多层螺旋CT扫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有效显示颅底骨折的微薄组织结构,将颅底骨折的立体形态精确、直观地显示出来,通过重建技术可在扫描过程中快速获得超过4个层面的层面图像投影数据,有利于颅底骨折的临床判断和分析。另外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技术具有成像快的优点,在短时间内能够扫描较大范围的容积,在短时间内对相应部位进行扫描,并取得有效的数据,使检查时间缩短,促使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有效治疗。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技术可显示和测量颅底骨折,通过任意轴向和角度旋转可以最佳视角观察病变情况,为颅底骨折脑脊液漏修补手术的解剖提供参考,促使手术准确率和成功率提高;其还能在重建后得到不同层厚的CT图像数据,并显示出颅底骨折、骨折断端的详细情况,将颅骨骨折后出现的直接或间接征象显示出来,有利于临床医生对骨折的位置和损伤程度进行判断并进行早期治疗。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技术可有效解决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中缺乏客观依据的难题,能够对损伤和外伤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为公安法医部门提供直接的临床证据,有利于根据临床证据指证侵害人的侵害行为,防止侵害人逃脱法律制裁。

    总而言之,在诊断颅底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技术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于朝旭 武焕颖 张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