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7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3225744
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7日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RSDS评分和盆底肌肌力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产妇;盆底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临床上针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高度重视,无论是通过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都会对产妇和母婴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抽取的120例产妇分别应用常规康复治疗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应用不同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点,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产妇120例,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研究组中,年龄23~37岁,平均(29.8±4.4)岁;对照组中,年龄21~40岁,平均(30.6±5.2)岁。两组研究对象中包括初产妇85例,经产妇35例;阴道自然分娩56例,剖宫产64例。在抽取的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研究对象通过2007年中华医学会WHO提出的《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评定标准》进行判定,均符合试验研究标准,且研究对象在本次试验中其病情分级、身高、病程长短、体重、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等因素不存在较大差异;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患、严重感染、高血压等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研究方法:对照组全部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即进行肛提肌训练治疗,根据产妇的盆底肌损伤的状况,指导患者应用肛提肌法收缩肛门括约肌,加强训练,并要通过演示等进行指导,每次锻炼时间20min,每日持续治疗2次,连续锻炼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应用肛提肌训练的基础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应用进口训练反馈仪,通过身无刺激反馈来加强与电刺激的联合,治疗频率与强度以产妇盆底肌肉收缩但不感到疼痛或者疲劳为适度,并要调节好电刺激的电流强度,治疗频率20min/次,每周持续治疗2次,15次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与判定:本次试验研究中获取的数据全部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WHO提出的《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评定标准》进行判定,并重点观察了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包括对抑郁的评分与盆底肌分级状况等指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分级比较,见表2。

    讨论

    产妇是临床治疗中较为特殊的对象,其身体状况较为复杂,身体素质较低,并发的妇科疾病较多,严重威胁到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是产妇常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对产妇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产后康复效果的提升。当前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较大,该病症也被称作为盆底缺陷,容易引起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进而会让患者盆底出现脏器移位或者盆底支持变薄等症状,会形成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久而久之,患者也会产生抑郁、狂躁和恐惧等心理,严重影响康复治疗的配合度和积极性等。故在临床治疗中同时要加强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的原则是要提高产妇盆底肌肉的活动能力,包括其收缩能力的提升等,通过盆底肌肉能力的提升缓解患者的组织活动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尤其是性生活质量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改善夫妻间的生活质量。在本次试验研究中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应用电刺激反馈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利用电流信号的不同程度的刺激来缓解患者的病情,恢复盆底肌肉的弹性,改善其强度,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病情,及早恢復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荐。 (李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