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蜇伤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黄蜂蜇伤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方法:收治蜇伤重症患者1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中,2例出现重症过敏性休克,1例死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高达4%。结论:黄蜂蜇伤的死亡率较高,在了解患者临床特征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蜇伤;护理;休克;临床症状;器官
资料与方法
2012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蜇伤患者112例,男70例,女42例;年龄16~ 66岁,平均(43.2±12.4)岁;蜇伤针眼数5~ 78针。在住院前有一大部分有蜇伤病史,其中大部分人在野外作業,可见清晰皮肤蛰痕[1]。
临床表现:表现为多系统损伤,且出现严重过敏反应92例,这些人按照严重等级划分,可以分为5个等级。其临床症状以及所占比例,见表1;器官损伤及其表现,见表2[2]。
检测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抽血检查,抽取静脉血检验血常规。次日仍然空腹且>8h再次抽取静脉血,检验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清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用生化分析仪检查生化指标,包括肾脏以及肝脏功能[3]。
治疗方法:对于所有患者开放静脉通道,保持血液流通通畅,并保持呼吸通畅,假若不能保持呼吸通畅,可以打开气道,对心电图进行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者上报。密切关注每一例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进行仔细排查,对具有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气道水肿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对过敏反应达到II级的患者,可以补液500~1 000 mL,保证正常的循环。伴随急性肾损伤、肺水肿等症状时,应该在血压稳定、保证器官灌注前提下,出入量宜轻度负平衡。蜇伤患者新陈代谢较快,因此应给予充足的营养,一方面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止肠道菌异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身体恢复。绝大部分蜇伤患者都患有过敏,因此应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脱敏处理,糖皮质激素脱敏在蜇伤当中具有很高的医疗地位,用量的多少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而定。应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对伤口进行局部封闭处理,这样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瘙痒等症状,使患者减轻痛苦。对出现器官病变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法,见表3。
器官损伤发生率:对于112例蜇伤患者情况进行调查,见表4。
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有1例出现重症过敏休克,1例死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高达4%。
讨论
黄蜂能够释放生物毒素,每一针的生物毒素能够达到3μg。除了毒素能够损伤人体器官之外,蜇伤激活了单核一巨噬细胞,刺激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释放,导致组织损伤[4]。
毒液中也含有IgE抗体,该抗体能够诱导肥大细胞成活,进而促进炎性介质释放,引发过敏反应的急性表现。蜇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有的不太明显,导致疏于治疗,并且黄蜂多存在于山间人迹罕至的地方,当出现严重过敏的情况后很难及时治疗。在112例患者当中,有1例因为严重过敏死于运送途中,因此加强户外操作人员的自救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23.4%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除了毒素能够影响造血之外,血管内溶血、消化道出血等都能够加重贫血,所以对贫血的治疗要针对其原因进行。蜂毒中含有肾毒素,该毒素能够导致肾小管坏死,假如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慢性肾脏病变。由于蜂毒素导致肝损伤,且多数表现为ALT升高和轻微的黄疸,当出现肝细胞大量死亡的情况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蜂毒中含有蜂毒肽,这种物质会对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这样就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输受阻。但是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是十分复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相应的治疗。
绝大多数蜇伤患者的WBC值偏高,并且WBC水平和对器官的损害是有关联的。WBC是评判全身炎症的综合指标,是评判患者过敏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对患者的WBC进行检测,对于WBC偏高的患者给予关注。在蜇伤初期,由于蜂毒中的多肽导致人身体出现过敏反应,这时应及时处理,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性反应以及过敏反应,应用合适的血液净化方法清除毒素和炎性因子,还有就是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进而提高重症蜇伤患者的治愈率。采用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治愈率。
黄蜂蜇伤轻者引起轻微过敏、局部红肿等症状,重者可引起肾衰竭、肝损伤等。通过对112例患者的临床总结,希望能够对医院蜇伤的治疗有所帮助,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广大群众对蜇伤有所认识并重视蜇伤,蜇伤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夏敬彪,杨林,彭爱民.甲泼尼龙冲击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蜂毒所致溶血的效果[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25(10):613-615.
[2]钱民,余吴,张新黎,等.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毒蜂蜇伤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5,26(16):2961-2962.
[3]苟仲勇,张渝华,任婷婷,等.不同时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蜂蜇伤预后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20(4):379-380.
[4]陆凤勇,孙陶峰,秦新辉,等.利多卡因等局部封闭治疗马蜂蜇伤86例[J].人民军医,2016,46(9):527., 百拇医药(朱俊)
关键词 蜇伤;护理;休克;临床症状;器官
资料与方法
2012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蜇伤患者112例,男70例,女42例;年龄16~ 66岁,平均(43.2±12.4)岁;蜇伤针眼数5~ 78针。在住院前有一大部分有蜇伤病史,其中大部分人在野外作業,可见清晰皮肤蛰痕[1]。
临床表现:表现为多系统损伤,且出现严重过敏反应92例,这些人按照严重等级划分,可以分为5个等级。其临床症状以及所占比例,见表1;器官损伤及其表现,见表2[2]。
检测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抽血检查,抽取静脉血检验血常规。次日仍然空腹且>8h再次抽取静脉血,检验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清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用生化分析仪检查生化指标,包括肾脏以及肝脏功能[3]。
治疗方法:对于所有患者开放静脉通道,保持血液流通通畅,并保持呼吸通畅,假若不能保持呼吸通畅,可以打开气道,对心电图进行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者上报。密切关注每一例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进行仔细排查,对具有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气道水肿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对过敏反应达到II级的患者,可以补液500~1 000 mL,保证正常的循环。伴随急性肾损伤、肺水肿等症状时,应该在血压稳定、保证器官灌注前提下,出入量宜轻度负平衡。蜇伤患者新陈代谢较快,因此应给予充足的营养,一方面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止肠道菌异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身体恢复。绝大部分蜇伤患者都患有过敏,因此应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脱敏处理,糖皮质激素脱敏在蜇伤当中具有很高的医疗地位,用量的多少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而定。应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对伤口进行局部封闭处理,这样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瘙痒等症状,使患者减轻痛苦。对出现器官病变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法,见表3。
器官损伤发生率:对于112例蜇伤患者情况进行调查,见表4。
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有1例出现重症过敏休克,1例死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高达4%。
讨论
黄蜂能够释放生物毒素,每一针的生物毒素能够达到3μg。除了毒素能够损伤人体器官之外,蜇伤激活了单核一巨噬细胞,刺激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释放,导致组织损伤[4]。
毒液中也含有IgE抗体,该抗体能够诱导肥大细胞成活,进而促进炎性介质释放,引发过敏反应的急性表现。蜇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有的不太明显,导致疏于治疗,并且黄蜂多存在于山间人迹罕至的地方,当出现严重过敏的情况后很难及时治疗。在112例患者当中,有1例因为严重过敏死于运送途中,因此加强户外操作人员的自救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23.4%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除了毒素能够影响造血之外,血管内溶血、消化道出血等都能够加重贫血,所以对贫血的治疗要针对其原因进行。蜂毒中含有肾毒素,该毒素能够导致肾小管坏死,假如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慢性肾脏病变。由于蜂毒素导致肝损伤,且多数表现为ALT升高和轻微的黄疸,当出现肝细胞大量死亡的情况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蜂毒中含有蜂毒肽,这种物质会对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这样就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输受阻。但是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是十分复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相应的治疗。
绝大多数蜇伤患者的WBC值偏高,并且WBC水平和对器官的损害是有关联的。WBC是评判全身炎症的综合指标,是评判患者过敏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对患者的WBC进行检测,对于WBC偏高的患者给予关注。在蜇伤初期,由于蜂毒中的多肽导致人身体出现过敏反应,这时应及时处理,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性反应以及过敏反应,应用合适的血液净化方法清除毒素和炎性因子,还有就是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进而提高重症蜇伤患者的治愈率。采用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治愈率。
黄蜂蜇伤轻者引起轻微过敏、局部红肿等症状,重者可引起肾衰竭、肝损伤等。通过对112例患者的临床总结,希望能够对医院蜇伤的治疗有所帮助,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广大群众对蜇伤有所认识并重视蜇伤,蜇伤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夏敬彪,杨林,彭爱民.甲泼尼龙冲击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蜂毒所致溶血的效果[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25(10):613-615.
[2]钱民,余吴,张新黎,等.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毒蜂蜇伤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5,26(16):2961-2962.
[3]苟仲勇,张渝华,任婷婷,等.不同时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蜂蜇伤预后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20(4):379-380.
[4]陆凤勇,孙陶峰,秦新辉,等.利多卡因等局部封闭治疗马蜂蜇伤86例[J].人民军医,2016,46(9):527., 百拇医药(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