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在基层医院处置的难点和对策
摘要 随着基层医院诊疗条件改善,儿科病种增多。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条件严格、鉴别病种复杂、治疗差异大,给基层医务工作者造成很大困境。本文依据该疾病特点,分析初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中存在的难点,探讨处置对策,以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关键词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基层医院对策;难点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为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弥漫性、渗出性和增生性的原发性肾小球损害。
按中华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2001年制定的诊断依据:①血尿是尿常规检查的主要检查结果,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会伴随出现。离心尿沉淀可见>5个/高倍视野的红细胞,未离心尿>2-3个/高倍视野的红细胞,而白细胞< 10个/高倍视野,蛋白一般<1g/24 h,(+)-(+++)。②起病急,病前1-3周咽炎、扁桃体炎、脓皮病等前驱感染。③可有少尿、水肿、高血压(学龄儿童> 130/90 mmHg,学龄前儿童> 120/80 mmHg)和(或)肾功能不全。④血清补体在起病6-8周内降低。血清学检查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有上述4项可确诊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初诊环节的难点和对策
典型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为前驱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后,1-3周内无症状,之后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而血尿和水肿作为显而易见的异常状况被患儿及家属警觉就诊。大部分患者均出现血尿,多数肉眼血尿,颜色为洗肉水样、棕红色、酱油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