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结合个体化干预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中应用系统护理结合个体化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收治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比组与护理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系统护理联合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结合个体化干预方法,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系统护理;个体化干预;早期胃癌
胃癌在临床消化系统中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病灶局限于黏膜下层。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成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就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在抽取的对象中展開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 2017年9月收治早期胃癌并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64例,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比组和护理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早期胃癌病症诊断标准;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治疗,排除了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护理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37~70岁,平均(53.5±2.16)岁。对比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37~68岁,平均(52.5±2.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方法: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开展常规性的健康教育宣教,解答患者疑问、生命体征监测以及术后的遵照医嘱用药护理等。护理组实施系统护理联合个体化干预方法。①术前阶段护理:患者在患病后心理方面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的程度严重,由护理人员开展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介绍治疗方法的意义及作用,解答患者疑问,缓解不良情绪。术前叮嘱患者相关饮食注意事项,告知禁食、禁水时间,手术当天为患者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并开展全面的身体检查。②术中阶段护理: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指导和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患者保持左侧手术体位后,在其头部下放置枕头,保持颈部的自然弯曲,确保呼吸的通畅。在手术进行阶段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处理。③术后阶段护理:术后2h患者禁食,在有效排气后进行X线检查,无异常情况下患者可以进食流质食物,食物应易消化、清淡。患者进食后有恶心、腹胀等症状时,停止进食或减少进食,待症状消失后恢复饮食。加强并发症护理干预,对常见的并发症,如穿孔、出血、腹痛等症状做好预防护理工作,症状出现后应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相应地进行处理[1]。
观察指标:比较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其中护理满意评分使用本院结合日常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编制的评分量表,围绕护理技术、健康指导、护理服务、生活照顾及病房环境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理满意评分比较:护理组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护理组并发症中出血0,穿孔0,腹痛1例,恶心1例,总发生率6.25%;对比组并发症中出血1例,穿孔2例,腹痛2例,恶心3例,总发生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在早期胃癌治疗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基于患者对手术治疗方法缺乏认识、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影响,需要在治疗中开展护理方法的辅助。即使该病症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预后,但是患者及家属对癌症的恐惧,使得患者在治疗中缺乏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开展积极的护理干预很有必要。
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分析护理成效显著的原因是系统性护理方法结合个体化干预,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病情程度及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流程,术中阶段及术后阶段以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变化为基础开展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j-。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健康宣教等方法适当穿插于护理阶段,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而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荐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新华,李姗姗,任媛媛,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个体化护理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4):300-302.
[2]
Chinda D,Sasaki Y,Tatsuta T,et al.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uh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el-derly Japanese patients 75 years of age orolder[J].Intemal Medicine,2015,54(3):267., http://www.100md.com(马丽华)
关键词 系统护理;个体化干预;早期胃癌
胃癌在临床消化系统中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病灶局限于黏膜下层。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成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就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在抽取的对象中展開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 2017年9月收治早期胃癌并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64例,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比组和护理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早期胃癌病症诊断标准;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治疗,排除了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护理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37~70岁,平均(53.5±2.16)岁。对比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37~68岁,平均(52.5±2.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方法: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开展常规性的健康教育宣教,解答患者疑问、生命体征监测以及术后的遵照医嘱用药护理等。护理组实施系统护理联合个体化干预方法。①术前阶段护理:患者在患病后心理方面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的程度严重,由护理人员开展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介绍治疗方法的意义及作用,解答患者疑问,缓解不良情绪。术前叮嘱患者相关饮食注意事项,告知禁食、禁水时间,手术当天为患者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并开展全面的身体检查。②术中阶段护理: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指导和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患者保持左侧手术体位后,在其头部下放置枕头,保持颈部的自然弯曲,确保呼吸的通畅。在手术进行阶段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处理。③术后阶段护理:术后2h患者禁食,在有效排气后进行X线检查,无异常情况下患者可以进食流质食物,食物应易消化、清淡。患者进食后有恶心、腹胀等症状时,停止进食或减少进食,待症状消失后恢复饮食。加强并发症护理干预,对常见的并发症,如穿孔、出血、腹痛等症状做好预防护理工作,症状出现后应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相应地进行处理[1]。
观察指标:比较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其中护理满意评分使用本院结合日常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编制的评分量表,围绕护理技术、健康指导、护理服务、生活照顾及病房环境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理满意评分比较:护理组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护理组并发症中出血0,穿孔0,腹痛1例,恶心1例,总发生率6.25%;对比组并发症中出血1例,穿孔2例,腹痛2例,恶心3例,总发生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在早期胃癌治疗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基于患者对手术治疗方法缺乏认识、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影响,需要在治疗中开展护理方法的辅助。即使该病症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预后,但是患者及家属对癌症的恐惧,使得患者在治疗中缺乏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开展积极的护理干预很有必要。
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分析护理成效显著的原因是系统性护理方法结合个体化干预,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病情程度及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流程,术中阶段及术后阶段以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变化为基础开展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j-。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健康宣教等方法适当穿插于护理阶段,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而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荐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新华,李姗姗,任媛媛,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个体化护理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4):300-302.
[2]
Chinda D,Sasaki Y,Tatsuta T,et al.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uh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el-derly Japanese patients 75 years of age orolder[J].Intemal Medicine,2015,54(3):267., http://www.100md.com(马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