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311284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26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6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结果: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乙组SDS以及SAS评分低于甲组。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 针灸;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当前常见的病症,以上腹部疼痛为主,可能存在暖气、烧心、反酸等现象,发病多和胃肠运动障碍存在一定的关系,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当前没有明确的治疗方式。针对病症的实际情况,要采用合适方式治疗。药物治疗能缓解不良症状。针灸方式效果明显,能最大程度缓解炎症。医护人员需要了解针灸治疗的作用和优势,选择好穴位,及时进行治疗,提升效果。为了分析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后对效果进行分析。

    資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6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3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甲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2~59岁,平均(36.8±0.8)岁。乙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3~60岁,平均(37.6±0.6)岁。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甲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给予西沙比利,5mg/次,3次/d,餐前15min服用。乙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选择足三里、内关穴,采用毫针直刺l~ 1.5寸。对于肝胃不和型患者需要采用泻法治疗,大幅度进行提插,转入角度180°~ 360°,转入频率120~160次/mm。对于肝火旺盛的患者加入行间、期门等穴位,脾胃不和加三阴交、章门等,直接刺1~1.5寸,轻度提插,1次/d,每周治疗5次。两组治疗后对效果进行分析[1]。

    效果评价:①显效:治疗后患者不良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②有效:整体效果明显,焦虑症状积分下降。③无效:整体效果不明显,或者存在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x2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乙组的总有效率90.9%,甲组的总有效率69.7%,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的SDS以及SAS评分对比,乙组的评分低于甲组,说明甲组患者焦虑程度更高,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当前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多是由自身消化不良引起的,对患者有严重的影响。该病是消化内科门诊常见的症状,发生率比较高,当前对病原无明确的解释[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机制特殊,需要结合病情进行对症辅助治疗,选择促进胃肠动力的药,常用的药物包括胃复安、多潘立酮以及西沙比利等,能明显改善症状。但是药物治疗可能整体效果不明显,或者存在不良反应[3]。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医学家认为该病是由食滞或者肝气郁结等导致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针灸,能缓解症状。针刺治疗方式能起到活血通脉的作用,考虑到病症和实际情况,穴位治疗后,能缓解对应的炎症。根据现有的医学报道,针灸治疗能改善患者胃动力,增加内脏敏感性,此外考虑到迷走神经的功能变化,为了降低迷走神经以及交感神经的不良反应,需要提升平衡臂,起到治疗的作用[4]。

    根据现有中医治疗要求可知,如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直接造成影响,为了提升稳定性,在后续分析阶段要按照要求实施,提升可行性。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患者自身出现异常[5]。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乙组的总有效率90.9%,甲组的总有效率69.7%,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两组的SDS以及SAS评分对比,乙组的评分低于甲组,说明甲组患者焦虑程度更高。说明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针灸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有重要的作用,能最大程度缓解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冉飞,罗源.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2):51-53.

    [2]郑秀英,宋翔,江晓宇,等.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2):232-234.

    [3]胡静.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6):127-128.

    [4]于来荣.曲美布丁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0):138-139.

    [5]时会君,张俊清,国华.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28(9):732-733., http://www.100md.com(赵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