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疑似SMI患者72例,均行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SMI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ST下移340阵次,其中SMI发作所致ST下移82.06%;12导联动态心电图敏感度84.38%、诊断准确度84.72%,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4.06%、6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准确检出SMI,对正确给药具有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12导联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SMD发病隐匿,患者多无胸痛等典型症状,但存在心脏活动、心肌代谢、心肌血流灌注等客观指标异常。因SMI患者多无明显不适感,不能及时发现,随病情进展,部分SMI可转为心肌梗死或心绞痛,个别患者可出现猝死。尽早发现SMI,并予以治疗,有利于防止其持续性进展。临床多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SMI,可反映患者静态心脏情况,但易出现漏诊、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动态反映患者心脏变化,有利于提高心脏异常检出率。本研究收治疑似SMI患者72例,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SMI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疑似SMI患者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36~69岁,平均(52.87±4.71)岁。排除心房颤动、心室肥厚、预激综合征、电解质紊乱、静息心电图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神经系统疾病及l周内曾服用影响ST移位药物。
方法:72例疑似SMI患者均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再采用MIC-12导聯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行24 h动态心电监护,并嘱咐患者记录24 h生活日志(日常活动、症状发生时间),结合生活日志对心电图ST变化进行分析。
诊断标准:①ST从J点后80 ms处呈水平型或下斜压低型≥l mm,或在原有ST压低基础上再下降≥l mm,移位时间持续≥l min;②ST移位时间持续≥Imm;③短暂缺血发作间隔≥1 min。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情况:72例疑似SMI患者中DSA确诊64例,检出ST段下移340阵次,ST抬高45阵次。ST下移中SMI发作279阵次(82.06%),ST平均下移(0.18±0.06)mV,其中白天发作186阵次,夜间发作93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61阵次(17.94%),ST平均下移(0.14±0.05)mV。ST抬高中SMI发作36阵次(80.000/0),ST平均抬高(0.21±0.07)mV,其中白天发作8阵次,夜间发作28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9阵次(20.00%),ST平均抬高(0.27±0.04)mV。
诊断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敏感度84.3 8%、诊断准确度84.72%,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4.06%、6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和表2。
讨论
SMI是常见冠心病类型,发病率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研究指出,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会出现缺氧、缺血,产生心绞痛,而SMI患者无明显心绞痛表现可能与缺血程度低、范围小、持续时间短有关。SMI会损伤心肌,但无明显临床表现,不易引起患者及医师重视,病情逐渐进展,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需寻找能有效鉴别诊断SMI的方法,以及时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CAC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检查费用高,且会产生创伤,可能引起并发症,限制了临床使用。心电图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常用方法,可反映患者静态心脏情况,有助予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脏肥厚等诊断,但无法实时反映患者心脏活动,加之SMI发作时间短,对其进行诊断易出现漏诊。寇锋军等研究显示H,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约为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5倍,且对SMI有较高检出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连续24 h监测心脏活动情况,发现不同时间发生的心肌缺血、ST异常,从而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提高SMI检出率。研究指出,当患者在处于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的情况下(劳累、运动、情绪激动和饱餐等),加之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心脏不能满足和适应心肌氧耗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脏以快频率作为代偿表现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发作时间以白天为主;心肌供血减少造成心肌氧供量减少,其发病多在迷走神经兴奋时患者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心率减慢后发作,主要表现为心脏慢频率.同时迷走神经可以引起冠状动脉张力增高而处于收缩痉挛状态,冠状动脉内血流减慢造成冠状动脉储备能力下降而引发缺血,此时心率的高低与缺血程度呈正相关。经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白天和夜间ST下移186阵次,夜间ST下移93阵次,白天和夜间ST抬高8阵次和28阵次,提示SMI发作具有明显昼夜规律,发作阵次集中于白天。通过分析ST移位情况,可对心肌缺血阈值、缺血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发作规律等因素做出综合评价,再结合日常生活记录,有助于医生判断心肌缺血诱因。引起ST改变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种:①心肌发生严重损害时,该部位细胞膜极化不足,细胞膜外呈相对负电位,而正常心肌细胞膜外呈相对正电位,二者因电位差产生“损伤电流”。②正常心肌除极后呈负电位,而损伤心肌为正电位,电位差会导致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的ST向损伤区抬高。, 百拇医药(杨应兰)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12导联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SMD发病隐匿,患者多无胸痛等典型症状,但存在心脏活动、心肌代谢、心肌血流灌注等客观指标异常。因SMI患者多无明显不适感,不能及时发现,随病情进展,部分SMI可转为心肌梗死或心绞痛,个别患者可出现猝死。尽早发现SMI,并予以治疗,有利于防止其持续性进展。临床多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SMI,可反映患者静态心脏情况,但易出现漏诊、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动态反映患者心脏变化,有利于提高心脏异常检出率。本研究收治疑似SMI患者72例,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SMI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疑似SMI患者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36~69岁,平均(52.87±4.71)岁。排除心房颤动、心室肥厚、预激综合征、电解质紊乱、静息心电图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神经系统疾病及l周内曾服用影响ST移位药物。
方法:72例疑似SMI患者均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再采用MIC-12导聯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行24 h动态心电监护,并嘱咐患者记录24 h生活日志(日常活动、症状发生时间),结合生活日志对心电图ST变化进行分析。
诊断标准:①ST从J点后80 ms处呈水平型或下斜压低型≥l mm,或在原有ST压低基础上再下降≥l mm,移位时间持续≥l min;②ST移位时间持续≥Imm;③短暂缺血发作间隔≥1 min。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情况:72例疑似SMI患者中DSA确诊64例,检出ST段下移340阵次,ST抬高45阵次。ST下移中SMI发作279阵次(82.06%),ST平均下移(0.18±0.06)mV,其中白天发作186阵次,夜间发作93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61阵次(17.94%),ST平均下移(0.14±0.05)mV。ST抬高中SMI发作36阵次(80.000/0),ST平均抬高(0.21±0.07)mV,其中白天发作8阵次,夜间发作28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9阵次(20.00%),ST平均抬高(0.27±0.04)mV。
诊断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敏感度84.3 8%、诊断准确度84.72%,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4.06%、6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和表2。
讨论
SMI是常见冠心病类型,发病率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研究指出,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会出现缺氧、缺血,产生心绞痛,而SMI患者无明显心绞痛表现可能与缺血程度低、范围小、持续时间短有关。SMI会损伤心肌,但无明显临床表现,不易引起患者及医师重视,病情逐渐进展,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需寻找能有效鉴别诊断SMI的方法,以及时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CAC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检查费用高,且会产生创伤,可能引起并发症,限制了临床使用。心电图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常用方法,可反映患者静态心脏情况,有助予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脏肥厚等诊断,但无法实时反映患者心脏活动,加之SMI发作时间短,对其进行诊断易出现漏诊。寇锋军等研究显示H,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约为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5倍,且对SMI有较高检出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连续24 h监测心脏活动情况,发现不同时间发生的心肌缺血、ST异常,从而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提高SMI检出率。研究指出,当患者在处于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的情况下(劳累、运动、情绪激动和饱餐等),加之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心脏不能满足和适应心肌氧耗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脏以快频率作为代偿表现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发作时间以白天为主;心肌供血减少造成心肌氧供量减少,其发病多在迷走神经兴奋时患者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心率减慢后发作,主要表现为心脏慢频率.同时迷走神经可以引起冠状动脉张力增高而处于收缩痉挛状态,冠状动脉内血流减慢造成冠状动脉储备能力下降而引发缺血,此时心率的高低与缺血程度呈正相关。经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白天和夜间ST下移186阵次,夜间ST下移93阵次,白天和夜间ST抬高8阵次和28阵次,提示SMI发作具有明显昼夜规律,发作阵次集中于白天。通过分析ST移位情况,可对心肌缺血阈值、缺血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发作规律等因素做出综合评价,再结合日常生活记录,有助于医生判断心肌缺血诱因。引起ST改变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种:①心肌发生严重损害时,该部位细胞膜极化不足,细胞膜外呈相对负电位,而正常心肌细胞膜外呈相对正电位,二者因电位差产生“损伤电流”。②正常心肌除极后呈负电位,而损伤心肌为正电位,电位差会导致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的ST向损伤区抬高。, 百拇医药(杨应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