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8年第24期
编号:13295996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02例临床分析及早期识别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8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0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大多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以单纯眼睑水肿或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可致死,应及早识别。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早期识别;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所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本病呈自限性,大多预后良好,但有少数患儿伴有严重的并发症,预后不好,甚至死亡。由于其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总结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102例,均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川,其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2~6岁,平均4岁。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

    结果

    主要症状和体征:10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为突出表现。102例均有发热,热程2~9d;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主;咽峡炎见典型白色分泌物;肝肿大以轻- 中度肿大为主;脾肿大,肋缘下2~3cm;其他表现为眼睑水肿、鼻塞、张口呼吸、咳嗽。102例均无皮疹,见表1。

    外周血象:WBC总数:102例中WBC总数最低3×109/L,最高35×109/L。其中<4×109/L 36例;(4~10)×109/L 47例;(10~20)×109/L 14例;≥20×109/L共5例。WBC分类:淋巴细胞比例>50%72例,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41例,其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最高达到25%。CRP明显增高4例。HB<110g/L23例。血小板(PLT)<100×109/L 3例。

    肝功能:102例患儿进行肝功能检查。肝功能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无明显变化。主要是酶学异常,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57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63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者34例。

    X线胸片检查:102例患儿中,35例X线胸片检查。其中肺炎24例,5例为支气管炎,其余正常。

    病原黝险查:102例中,87例检查了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VCA-IgM),60例阳性(69.2%)。

    治疗:主要采用阿昔洛韦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抗感染。102例均治愈。

    讨论

    本组资料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发病年龄多在2~6岁,男性多于女性。所有患儿都有发热、咽峡炎;肝肿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发生率较高;眼睑水肿、鼻塞、张口呼吸发生率较低,无一例有皮疹。本资料还发现少数以眼睑水肿、鼻塞、张口呼吸为首发症状的患儿,要考虑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可能,以免漏诊。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增高是早期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指标之一。

    本资料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最高达到25%。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病后3d出现,第1周逐渐增多,可达>10%,第2~3周高达10%~35%。因此需要多次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其他感染,如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升高,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作出综合分析。EBV-VCA-IgM是新近受EBV感染的标志,EBV-VCA-IgM为特异性抗体,在病程的早期出现,1~2个月后消失。本组资料阳性率69.2%。但EBV感染的血清反应复杂多样,有的EBV-VCA-IgM产生延迟,有的持续缺失,故EBV-VCA-IgM阴性不能除外EBV感染[2]。本组资料提示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肝功能有改变:普通传单肝功能的胆红素、白蛋白、总蛋白等无改变,而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LDH、ALT、AST为常见,而且恢复快为其特点。大部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预后良好,也有死亡病例报道[3]。如何早期识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尤其是重症的识别,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资料发现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以下特征性表现:①持续发热,肝脾明显肿大;②外周血象2系或3系显著下降;③肝脏转氨酶显著异常,尤其是LDH显著增高;④同时合并黄疸、低蛋白血症和浆膜腔积液甚至消化道出血,故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传单要考虑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可能[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但早期根据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也能做出诊断,以减少漏诊。特别是对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识别,可改善预后。目前国内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机体对病毒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并发症发生率等还缺乏系统研究,需要多中心协作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1-825.

    [2]申昆玲.加强儿童EB病毒感染疾病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8):577-579.

    [3]佟莉贞,詹军芳,何丽雅,等.婴幼儿传染性單核细胞增多症43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4):242-243.

    [4]蒋娟,于洁,王晓莉,等.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2):919-922., http://www.100md.com(刘娟 郝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