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运动神经元病误诊糖尿病性肌萎缩临床分析(附1例报告)
摘要 目的: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诊断的要点探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收治被误诊为糖尿病性肌姜缩的1例运动神经元病病例,分析运动神经元病和糖尿病性肌萎缩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特征及磁共振影像学诊断要点。结果:运动神经元病可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散发性形式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主要为不可逆转的进行性肌肉无力、萎缩和锥体束征。而糖尿病性肌萎缩通常以神经根病变为主。区别要点是患有糖尿病史,伴根痛,上肢受累少,下肢受累多,无锥体束征,肌电图(EMG)多仅限L2、L3及附近节段的脊旁肌电生理呈现失神经支配改变。MND确诊患者在延髓区、颈区、胸区和腰髌区可出现神经源性异常肌电改变。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在MN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动态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避免误诊的重要鉴别要点。目前认为其对确诊运动神经元病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糖尿病性肌姜缩;误诊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或分别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其中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临床中最多见,而且目前有关MND的电生理研究主要方面是关于ALS。其他3型包括进行性肌萎缩(PMA)、原发性侧索硬化(PLS)和进行性延髓性麻痹。在临床上,我们仍有许多疾病需要和MND进行鉴别诊断,如肯尼迪病(KD)、脊髓性肌萎缩(SMA)、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和脊髓灰质炎、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平山病(HD)等[1-3]。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临床神经电生理对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电生理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临床病变,特别在疾病早期诊断中,是其他检查手段不能取而代之的。临床上常用于ALS诊断的电生理手段主要包括的项目有神经传导测定(NCS)、常规肌电图(EMG)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临床医生通过对EMG的异常进行准确判读,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故此检查在ALS的诊断或早期诊断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而我们常用的感觉神经传导(SCV)速度测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可能引起周围神经卡压等疾病的诊断,通过运动神经传导(MCV)速度测定主要是为了鉴别某些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如果考虑上运动神经元功能损害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MEP协助判断,但临床实际应用较少。我们通常所说糖尿病性肌萎缩以糖尿病性腰段神经根病变为主,可能为滋养血管缺血所致。而且多见于老年人,体重减轻、血糖变化时易发生[4]。糖尿病性肌萎缩以运动症状为主,患者自身客观感觉障碍并不明显,与运动神经元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脊肌萎缩症早期非常相似,经数月甚至数年后症状好转,故在这类疾病发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本文通过该病例报道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认识,故我们将1例误诊为糖尿病性肌萎缩的运动神经元病病例,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68岁,已婚。因双下肢无力7个月于2016年2月入院。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左侧明显,行走费力,逐渐加重,伴左小腿肌肉萎缩。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及肌电图检查,诊断為“糖尿病性肌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后,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为进一步系统诊治前来我院,经门诊检查后,以“双下肢无力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既往史:糖尿病史5年。冠心病史5个月。近1个月血压升高。个人史:吸烟史30年,每天吸烟30支,已戒烟5年;饮酒史40余年,日饮白酒约100g。入院后查体:意识清,颅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及前臂肌肉群无萎缩,双上肢可见肌肉束颤。双手平举可见细微震颤,右侧明显。共济完成可,深浅感觉正常。双上肢腱反射阳性、下肢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股四头肌肌力4级弱。胫前肌肌力左2级,右5级。踇趾背伸肌力左1级,右4级,皮肤无明显感觉减退。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肌电图(外院)显示双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脱髓鞘及轴索损害,左侧明显)。总胆固醇5.38mmol/L、葡萄糖8.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尿常规分析:糖(++)、蛋白(++)。下肢动脉彩超:双侧下肢股动脉、胭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正常范围,内中膜增厚不光滑,最厚处左侧1.1mm,右侧1.3mm,动脉内可见低回声斑块,位于右侧股动脉后壁,大小7.6mm×2.2mm,斑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右侧股总动脉斑块形成。颈部动脉彩超:颈部动脉硬化。腰椎MRI:腰椎椎体曲度正常,椎体骨质可见增生,椎体信号不均匀,椎体各间隙不窄。L2~3、L3~4、L4~5、L5~S1椎体后缘见突出的间盘信号,硬膜囊受压,L2~3、L3~4、L4~5间盘对应水平椎管前后径变窄,所见硬膜囊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关节外科会诊后结合腰椎核磁结果,暂不考虑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致神经病变。当时考虑患者血糖控制欠佳,可导致周围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建议转科行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后近1个月,病情有所进展,无力加重并出现束颤。再次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考虑MND(活动期)。
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询,以糖尿病肌萎缩为
关键词 ,搜索自1987年起至目前国内核心期刊相关报道的患者资料,对糖尿病性肌萎缩与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特征及磁共振影像学改变,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前文献中自1987始,国内期刊公开报道的糖尿病性肌萎缩患者65例,且多数为散在报道,其中王亚敏等报道58例[5],男37例,女21例;年龄24~70岁,平均52.9岁;病程2.7~16年,平均8.2年;下肢肌电图胫总神经传导速度24.8~36.9m/s,平均30.2m/s。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5.1~68.2岁,平均52.7岁:病程2.6~15.5年,平均8.22年;下肢肌电图胫总神经传导速度25.1~37.2m/s,平均31.8m/s。该病的诊断标平望剑:Q滤者出现显著近端肌肉萎缩,如三角肌、肱三头肌等;②萎缩的近端肌肉呈无力改变,无肌肉疼痛及束颤;③血糖大多控制不佳;④排除临床上诊断的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表现。, http://www.100md.com(齐英斌 李丽 马爽 胡轶虹)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糖尿病性肌姜缩;误诊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或分别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其中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临床中最多见,而且目前有关MND的电生理研究主要方面是关于ALS。其他3型包括进行性肌萎缩(PMA)、原发性侧索硬化(PLS)和进行性延髓性麻痹。在临床上,我们仍有许多疾病需要和MND进行鉴别诊断,如肯尼迪病(KD)、脊髓性肌萎缩(SMA)、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和脊髓灰质炎、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平山病(HD)等[1-3]。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临床神经电生理对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电生理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临床病变,特别在疾病早期诊断中,是其他检查手段不能取而代之的。临床上常用于ALS诊断的电生理手段主要包括的项目有神经传导测定(NCS)、常规肌电图(EMG)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临床医生通过对EMG的异常进行准确判读,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故此检查在ALS的诊断或早期诊断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而我们常用的感觉神经传导(SCV)速度测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可能引起周围神经卡压等疾病的诊断,通过运动神经传导(MCV)速度测定主要是为了鉴别某些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如果考虑上运动神经元功能损害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MEP协助判断,但临床实际应用较少。我们通常所说糖尿病性肌萎缩以糖尿病性腰段神经根病变为主,可能为滋养血管缺血所致。而且多见于老年人,体重减轻、血糖变化时易发生[4]。糖尿病性肌萎缩以运动症状为主,患者自身客观感觉障碍并不明显,与运动神经元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脊肌萎缩症早期非常相似,经数月甚至数年后症状好转,故在这类疾病发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本文通过该病例报道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认识,故我们将1例误诊为糖尿病性肌萎缩的运动神经元病病例,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68岁,已婚。因双下肢无力7个月于2016年2月入院。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左侧明显,行走费力,逐渐加重,伴左小腿肌肉萎缩。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及肌电图检查,诊断為“糖尿病性肌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后,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为进一步系统诊治前来我院,经门诊检查后,以“双下肢无力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既往史:糖尿病史5年。冠心病史5个月。近1个月血压升高。个人史:吸烟史30年,每天吸烟30支,已戒烟5年;饮酒史40余年,日饮白酒约100g。入院后查体:意识清,颅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及前臂肌肉群无萎缩,双上肢可见肌肉束颤。双手平举可见细微震颤,右侧明显。共济完成可,深浅感觉正常。双上肢腱反射阳性、下肢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股四头肌肌力4级弱。胫前肌肌力左2级,右5级。踇趾背伸肌力左1级,右4级,皮肤无明显感觉减退。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肌电图(外院)显示双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脱髓鞘及轴索损害,左侧明显)。总胆固醇5.38mmol/L、葡萄糖8.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尿常规分析:糖(++)、蛋白(++)。下肢动脉彩超:双侧下肢股动脉、胭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正常范围,内中膜增厚不光滑,最厚处左侧1.1mm,右侧1.3mm,动脉内可见低回声斑块,位于右侧股动脉后壁,大小7.6mm×2.2mm,斑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右侧股总动脉斑块形成。颈部动脉彩超:颈部动脉硬化。腰椎MRI:腰椎椎体曲度正常,椎体骨质可见增生,椎体信号不均匀,椎体各间隙不窄。L2~3、L3~4、L4~5、L5~S1椎体后缘见突出的间盘信号,硬膜囊受压,L2~3、L3~4、L4~5间盘对应水平椎管前后径变窄,所见硬膜囊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关节外科会诊后结合腰椎核磁结果,暂不考虑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致神经病变。当时考虑患者血糖控制欠佳,可导致周围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建议转科行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后近1个月,病情有所进展,无力加重并出现束颤。再次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考虑MND(活动期)。
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询,以糖尿病肌萎缩为
关键词 ,搜索自1987年起至目前国内核心期刊相关报道的患者资料,对糖尿病性肌萎缩与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特征及磁共振影像学改变,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前文献中自1987始,国内期刊公开报道的糖尿病性肌萎缩患者65例,且多数为散在报道,其中王亚敏等报道58例[5],男37例,女21例;年龄24~70岁,平均52.9岁;病程2.7~16年,平均8.2年;下肢肌电图胫总神经传导速度24.8~36.9m/s,平均30.2m/s。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5.1~68.2岁,平均52.7岁:病程2.6~15.5年,平均8.22年;下肢肌电图胫总神经传导速度25.1~37.2m/s,平均31.8m/s。该病的诊断标平望剑:Q滤者出现显著近端肌肉萎缩,如三角肌、肱三头肌等;②萎缩的近端肌肉呈无力改变,无肌肉疼痛及束颤;③血糖大多控制不佳;④排除临床上诊断的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表现。, http://www.100md.com(齐英斌 李丽 马爽 胡轶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