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八法”
摘要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治病“八法”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治病“八法”,即汗法、和法、下法、消法、吐法、清法、温法和补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 中医;治病“八法”;应用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记载,“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中医临床多年后,对上述论断才有更进一步体会,尤其是治疗“八法”。
汗法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一般运用比较多的外感表证,如风热袭表用辛凉解表法,风寒袭表用辛温解表法,暑湿袭表用化湿解表法等,其中解表治法就是汗法。自从笔者进修完中医皮肤科后,发觉皮肤科很多疾病治疗也离不开汗法,最突出的就是银屑病的治疗,该类患者多是内毒蕴集、外汗不解,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平肝祛风常配以大剂量麻黄、桂枝宣发,较单纯解毒祛风效果更好[1]。另外,水痘、麻疹、急性荨麻疹的治疗轻清宣发配合辨证论治,疗效肯定[2]。
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比较典型的和解方案就是小柴胡汤证,和解少阳,驱邪外出。在内科临证中脾胃病中肝郁脾虚证,痛泻要方抑肝扶脾,调和肝脾代表方[3];肝胃不和证,舒肝和胃则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加减。
下法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解,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临床常用于便秘患者,根据辨证给予润下、寒下、热下等法,达到肠润、寒祛、热清、便下目的[4]。对于肝硬化或肝癌腹水患者则根据标本缓急,常用五皮饮泄水逐饮配以柔肝解毒散结。
消法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癥、瘕、积、聚在当前临床中还是比较多见的,比如腹部良、恶性肿瘤:肝癌、宫颈癌、胰腺癌、胃癌、子宫肌瘤、子宫囊肿等,治疗过程中运用行气化痰、化瘀通络、软坚散结的方法,其实就是消法的具体运用。代表方剂有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金铃子散等,常用药物有三棱、莪术、半夏、浙贝、鳖甲、川楝、元胡、桂枝、桃仁、红花等[5]。脾胃病食滞、食积者患者常以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分别用于食积轻、重证,疗效不错。
吐法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方法。该法应用较少,盐汤探吐方还不如直接压舌板刺激咽喉后壁,反射性快速引起呕吐。
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除火热之邪,使在里之热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热在卫、气、营、血以及有无热甚耗气伤阴,给予相应的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或合并益气养阴治法。具体方剂: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导赤散、泻白散、龙胆泻肝汤、沙参麦冬汤等。临床过程中很多病例,不会如教科書式典型,可能卫气同热、营血热甚,甚至热迫血行,根据辨证随症加减。另外,苦寒药在使用过程,谨记中病即止,防止过用伤胃、耗气伤阴[6]。外科疖肿、痈毒急性发作期多以热毒证见,根据辨证相应给予清热解毒方药。内科、妇科、儿科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辨证用药,清热解毒药物不可或缺[7]。另外,笔者觉得平肝法亦属清法,是平息上炎之虚火。总之,清法在临床上运用机会比较多。
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治疗方法。寒分外感寒湿、阳虚内寒中生,也可以是外寒日久伤阳、内寒亦生,表里俱寒、虚实夹杂。治疗根据辨证,给予除寒化湿、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方剂有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理中汤、左归丸、四逆汤等。在临证过程中常用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颈椎病、腰腿疼等风湿顽痹;理中汤加减用于脾胃阳虚的脾胃病;右归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引发的腰酸、腰疼以及性功能障碍、不孕症、月经不调等[8]。
补法
补法是通过补养的方法,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补法根据气血、阴阳的区别而补心肝脾肺肾;四君子汤、八珍汤、归脾丸是补气血的代表方剂,大补阴丸、左归丸、右归丸则是补阴阳的代表方。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只要运用恰当,必然收到满意效果。但是,在运用补益药的时候,必须把握火候:一是补的轻重,即平补、大补、重补、峻补;二是合并表证等外邪时不可盲目补,以免“闭门流寇”;三是针对本地风俗“冬季进补”,对于“三高”人群切记应该调补并施,方相得益彰,一味地补,有助纣为虐风险[9]。
以上不成熟的见解,愿与同道共享,恳盼指正。
参考文献
[1]王远红,孔兴,于芳,等.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173-174.
[2]胡根彪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治疗水痘112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8):574.
[3]王毅.痛泻要方加减配合心理治疗肝郁脾虚型经行泄泻30例[J].陕西中医,2014,35(4):201.
[4]朱泽.便秘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252-253.
[5]郭霖.探求中医治疗肿瘤、癌症新思路[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7-8.
[6]唐德才.清热解毒药的优势与特色[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7]彭家胜.清热药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0):67-68.
[8]徐越,余新觉.余新觉运用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忐,2016,28(7):937.
[9]何任.略述中医补法及用补之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3):133., 百拇医药(孟胜利)
关键词 中医;治病“八法”;应用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记载,“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中医临床多年后,对上述论断才有更进一步体会,尤其是治疗“八法”。
汗法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一般运用比较多的外感表证,如风热袭表用辛凉解表法,风寒袭表用辛温解表法,暑湿袭表用化湿解表法等,其中解表治法就是汗法。自从笔者进修完中医皮肤科后,发觉皮肤科很多疾病治疗也离不开汗法,最突出的就是银屑病的治疗,该类患者多是内毒蕴集、外汗不解,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平肝祛风常配以大剂量麻黄、桂枝宣发,较单纯解毒祛风效果更好[1]。另外,水痘、麻疹、急性荨麻疹的治疗轻清宣发配合辨证论治,疗效肯定[2]。
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比较典型的和解方案就是小柴胡汤证,和解少阳,驱邪外出。在内科临证中脾胃病中肝郁脾虚证,痛泻要方抑肝扶脾,调和肝脾代表方[3];肝胃不和证,舒肝和胃则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加减。
下法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解,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临床常用于便秘患者,根据辨证给予润下、寒下、热下等法,达到肠润、寒祛、热清、便下目的[4]。对于肝硬化或肝癌腹水患者则根据标本缓急,常用五皮饮泄水逐饮配以柔肝解毒散结。
消法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癥、瘕、积、聚在当前临床中还是比较多见的,比如腹部良、恶性肿瘤:肝癌、宫颈癌、胰腺癌、胃癌、子宫肌瘤、子宫囊肿等,治疗过程中运用行气化痰、化瘀通络、软坚散结的方法,其实就是消法的具体运用。代表方剂有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金铃子散等,常用药物有三棱、莪术、半夏、浙贝、鳖甲、川楝、元胡、桂枝、桃仁、红花等[5]。脾胃病食滞、食积者患者常以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分别用于食积轻、重证,疗效不错。
吐法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方法。该法应用较少,盐汤探吐方还不如直接压舌板刺激咽喉后壁,反射性快速引起呕吐。
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除火热之邪,使在里之热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热在卫、气、营、血以及有无热甚耗气伤阴,给予相应的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或合并益气养阴治法。具体方剂: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导赤散、泻白散、龙胆泻肝汤、沙参麦冬汤等。临床过程中很多病例,不会如教科書式典型,可能卫气同热、营血热甚,甚至热迫血行,根据辨证随症加减。另外,苦寒药在使用过程,谨记中病即止,防止过用伤胃、耗气伤阴[6]。外科疖肿、痈毒急性发作期多以热毒证见,根据辨证相应给予清热解毒方药。内科、妇科、儿科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辨证用药,清热解毒药物不可或缺[7]。另外,笔者觉得平肝法亦属清法,是平息上炎之虚火。总之,清法在临床上运用机会比较多。
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治疗方法。寒分外感寒湿、阳虚内寒中生,也可以是外寒日久伤阳、内寒亦生,表里俱寒、虚实夹杂。治疗根据辨证,给予除寒化湿、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方剂有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理中汤、左归丸、四逆汤等。在临证过程中常用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颈椎病、腰腿疼等风湿顽痹;理中汤加减用于脾胃阳虚的脾胃病;右归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引发的腰酸、腰疼以及性功能障碍、不孕症、月经不调等[8]。
补法
补法是通过补养的方法,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补法根据气血、阴阳的区别而补心肝脾肺肾;四君子汤、八珍汤、归脾丸是补气血的代表方剂,大补阴丸、左归丸、右归丸则是补阴阳的代表方。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只要运用恰当,必然收到满意效果。但是,在运用补益药的时候,必须把握火候:一是补的轻重,即平补、大补、重补、峻补;二是合并表证等外邪时不可盲目补,以免“闭门流寇”;三是针对本地风俗“冬季进补”,对于“三高”人群切记应该调补并施,方相得益彰,一味地补,有助纣为虐风险[9]。
以上不成熟的见解,愿与同道共享,恳盼指正。
参考文献
[1]王远红,孔兴,于芳,等.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173-174.
[2]胡根彪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治疗水痘112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8):574.
[3]王毅.痛泻要方加减配合心理治疗肝郁脾虚型经行泄泻30例[J].陕西中医,2014,35(4):201.
[4]朱泽.便秘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252-253.
[5]郭霖.探求中医治疗肿瘤、癌症新思路[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7-8.
[6]唐德才.清热解毒药的优势与特色[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7]彭家胜.清热药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0):67-68.
[8]徐越,余新觉.余新觉运用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忐,2016,28(7):937.
[9]何任.略述中医补法及用补之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3):133., 百拇医药(孟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