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人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营养等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5.8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5~12天,表现为肠梗阻征象,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继发于腹腔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的麻痹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得到治愈。
关键词 肠梗阻 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资料与方法
1998年8月~2007年8月我院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76岁,平均42岁。
发病前手术情况:胃穿孔修补术后3例,阑尾穿孔术后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2例,胆道术后1例,胃癌根治术后2例,结肠癌根治术后5例,小肠穿孔术后8例。1例为外院阑尾炎术后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腹腔粘连广泛无法分离,转我院治疗。
临床症状和体征: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本组病人表现腹痛不明显或轻度腹痛,腹部压痛不明显,腹胀明显,无腹水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表现:小肠有多处不同程度积气、积液。B超示:腹腔积气明显,肠管积液、积气。CT示:肠壁水肿、增厚、粘连,肠腔积气。
预后:平均发生梗阻时间为术后5~12天,治愈时间为7~21天,平均15.8天。
讨 论
临床情况:EPISBO系在腹部手术早期(一般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炎症指无菌性炎症[1]。病人近期有手术病史,特别是胃肠道手术及多次手术史,病人术后可能有少量通气或排便,认为胃肠功能恢复而给予进食,病人很快出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2],一般出现术后2周左右。本组发病时间为术后5~12天,临床特点:①本病多发于手术操作范围广、出血多、创伤重、年龄大、体质弱儿童,手术时间长、感染严重患者;②发生于术后早期;③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轻;④经保守治疗有效。
诊断:根据病人的手术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腹部X线、B超、腹部CT可以诊断。诊断上必须排除肠麻痹、吻合口瘘、腹腔肠间隙感染、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套叠等肠梗阻。
治疗:基本原则以药物为主,不主张通过手术方式解除肠梗阻。禁食、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生产抑素、广谱抗生素、激素应用等。EPISBO早期胃肠道分泌量增加,肠壁水肿,肠蠕动减弱。胃肠外的静脉营养,保证病人的能量供应,减少胃肠内分泌,促进肠道炎症的早期恢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生长抑素能降低胃肠液分泌量,有利于肠壁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必要时可以用中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促进肠道炎症和水肿的消退。给予短期应用广谱抗生素,EPISBO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并不需应用抗生素,由于肠梗阻肠袢内细菌过量繁殖,产生盲袢综合征。肠蠕动恢复阶段可应用肠动力药以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
预防:手术中大量盐水冲洗腹腔,清除其中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坏死组织等;减少肠管损伤,保护肠管;避免肠管暴露时间太长,操作不要太粗糙。
参考文献
1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1).
2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http://www.100md.com(胡景元 李 忠)
关键词 肠梗阻 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资料与方法
1998年8月~2007年8月我院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76岁,平均42岁。
发病前手术情况:胃穿孔修补术后3例,阑尾穿孔术后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2例,胆道术后1例,胃癌根治术后2例,结肠癌根治术后5例,小肠穿孔术后8例。1例为外院阑尾炎术后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腹腔粘连广泛无法分离,转我院治疗。
临床症状和体征: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本组病人表现腹痛不明显或轻度腹痛,腹部压痛不明显,腹胀明显,无腹水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表现:小肠有多处不同程度积气、积液。B超示:腹腔积气明显,肠管积液、积气。CT示:肠壁水肿、增厚、粘连,肠腔积气。
预后:平均发生梗阻时间为术后5~12天,治愈时间为7~21天,平均15.8天。
讨 论
临床情况:EPISBO系在腹部手术早期(一般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炎症指无菌性炎症[1]。病人近期有手术病史,特别是胃肠道手术及多次手术史,病人术后可能有少量通气或排便,认为胃肠功能恢复而给予进食,病人很快出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2],一般出现术后2周左右。本组发病时间为术后5~12天,临床特点:①本病多发于手术操作范围广、出血多、创伤重、年龄大、体质弱儿童,手术时间长、感染严重患者;②发生于术后早期;③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轻;④经保守治疗有效。
诊断:根据病人的手术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腹部X线、B超、腹部CT可以诊断。诊断上必须排除肠麻痹、吻合口瘘、腹腔肠间隙感染、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套叠等肠梗阻。
治疗:基本原则以药物为主,不主张通过手术方式解除肠梗阻。禁食、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生产抑素、广谱抗生素、激素应用等。EPISBO早期胃肠道分泌量增加,肠壁水肿,肠蠕动减弱。胃肠外的静脉营养,保证病人的能量供应,减少胃肠内分泌,促进肠道炎症的早期恢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生长抑素能降低胃肠液分泌量,有利于肠壁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必要时可以用中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促进肠道炎症和水肿的消退。给予短期应用广谱抗生素,EPISBO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并不需应用抗生素,由于肠梗阻肠袢内细菌过量繁殖,产生盲袢综合征。肠蠕动恢复阶段可应用肠动力药以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
预防:手术中大量盐水冲洗腹腔,清除其中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坏死组织等;减少肠管损伤,保护肠管;避免肠管暴露时间太长,操作不要太粗糙。
参考文献
1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1).
2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http://www.100md.com(胡景元 李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