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38例临床分析
404600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38例患者原始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结果:高发年龄51~62岁,高危因素以高血压最常见。首发症状以眩晕、头痛为主。多为偏瘫,四肢瘫次之。各种眼征表现复杂,以双侧瞳孔缩小最多。结论:出血量>5ml,破入脑室,神志昏迷者预后差。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轻型脑干出血预后较好,部分病人可治愈。
关键词 发性脑干出血 临床表现 CT 预后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85岁,平均62.5岁;有高血压病史31例,发病时血压升高35例。
, http://www.100md.com 临床症状和体征:入院时有意识障碍者26例,其中昏迷20例。眩晕、头痛25例,呕吐20例。中枢性高热12例。双瞳孔缩小12例,不等大4例,眼球固定3例,单眼外展不能及双眼一侧凝视各3例,霍纳氏征2例。构音障碍14例。偏瘫25例,四肢瘫14例。交叉瘫4例。感觉障碍12例。脑膜刺激征15例。病理征阳性者21例。呼吸衰竭10例。并发肺部感染20例,尿路感染3例,肾功能不全5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阻塞性脑积水2例。
影像学检查:均于入院当天行头颅CT检查,入院1周内至少行1次头颅CT复查,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比较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5~71Hu,平均为59.6Hu。①中脑出血为主8例,出血灶直径0.5~2.8cm,出血量0.7~8ml,平均3.12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3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4例。其中1例血肿破入脑室。②脑桥出血为主24例,出血灶直径0.6~3.4cm,出血量0.5~10ml,平均3.46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7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14例。其中8例血肿破入脑室。③全脑干出血(波及中脑及脑桥大部)6例,出血灶直径1.6~3.3cm,出血量3.2~11.5ml,平均5.37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3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3例。其中2例血肿破入脑室。
, 百拇医药
本组患者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对症治疗和伴随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
结 果
4例治愈,17例好转,3例恶化,14例死亡。本组死亡14例,病死率36.8.7%。中脑出血死亡4例,脑桥出血死亡9例,中脑合并脑桥出血死亡1例。小灶局限型预后较好,关于出血量与预后关系,多数作者认为血肿量<5ml存活率高,预后良好。本组死亡14例中,有3例<5ml,存活组出血量均<5ml,死亡组出血量0.98~11.5ml,均值4.96ml;存活组出血量0.5~4.02ml,均值2.04ml。死亡组出血量高于存活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病因与发病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重要原因,其次为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1]。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表现:本组28例昏迷病人中有 20例死亡。表明意识障碍是预后不良的一种表现,可能与被盖部网状结构上行系统受损有关。另外,脑干内部的Ⅲ~Ⅳ脑神经核受损,可再现Ⅲ~Ⅳ脑神经麻痹。许多脑干出血的血肿范围原发部位桥脑或中脑,出现多组颅神经损害表现,其准确定位主要靠影像学诊断。
预后分析:①血肿的大小:文献报道[1],当血肿直径大于脑干横径的50%或直径>2cm时,患者预后不良。②出血量:本组出血量>5ml的患者死亡率78%,出血量<5ml的患者死亡率22%,两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③入院时意识水平:本组昏迷者死亡率71.4%。有无意识障碍,直接表明脑损害的程度,可能与被盖部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有关。④是否破入脑室:本组病例破入脑室20例,死亡18例,死亡率90%,提示血肿破入脑室预后不良。⑤眼征:包括瞳孔缩小、散大、不等大、眼球麻痹、固定、震颤等。双侧瞳孔缩小比正常瞳孔预后差,而双侧瞳孔散大者比缩小者更具警示作用;⑥预后与年龄、有无血压增高、有无中枢性高热、有无全身严重并发症、是否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处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根据本病的CT与临床特点,不仅可早期发现小量脑干出血,而且能及时发现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以利更好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早期死亡大多是由于脑水肿、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中后期死亡原因多半是严重并发症。脑水肿的高峰期多在3~7天,超过10天后明显消退。在临床工作中注意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极其重要的,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70-3871., 百拇医药(段 登)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38例患者原始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结果:高发年龄51~62岁,高危因素以高血压最常见。首发症状以眩晕、头痛为主。多为偏瘫,四肢瘫次之。各种眼征表现复杂,以双侧瞳孔缩小最多。结论:出血量>5ml,破入脑室,神志昏迷者预后差。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轻型脑干出血预后较好,部分病人可治愈。
关键词 发性脑干出血 临床表现 CT 预后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85岁,平均62.5岁;有高血压病史31例,发病时血压升高35例。
, http://www.100md.com 临床症状和体征:入院时有意识障碍者26例,其中昏迷20例。眩晕、头痛25例,呕吐20例。中枢性高热12例。双瞳孔缩小12例,不等大4例,眼球固定3例,单眼外展不能及双眼一侧凝视各3例,霍纳氏征2例。构音障碍14例。偏瘫25例,四肢瘫14例。交叉瘫4例。感觉障碍12例。脑膜刺激征15例。病理征阳性者21例。呼吸衰竭10例。并发肺部感染20例,尿路感染3例,肾功能不全5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阻塞性脑积水2例。
影像学检查:均于入院当天行头颅CT检查,入院1周内至少行1次头颅CT复查,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比较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5~71Hu,平均为59.6Hu。①中脑出血为主8例,出血灶直径0.5~2.8cm,出血量0.7~8ml,平均3.12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3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4例。其中1例血肿破入脑室。②脑桥出血为主24例,出血灶直径0.6~3.4cm,出血量0.5~10ml,平均3.46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7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14例。其中8例血肿破入脑室。③全脑干出血(波及中脑及脑桥大部)6例,出血灶直径1.6~3.3cm,出血量3.2~11.5ml,平均5.37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3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3例。其中2例血肿破入脑室。
, 百拇医药
本组患者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对症治疗和伴随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
结 果
4例治愈,17例好转,3例恶化,14例死亡。本组死亡14例,病死率36.8.7%。中脑出血死亡4例,脑桥出血死亡9例,中脑合并脑桥出血死亡1例。小灶局限型预后较好,关于出血量与预后关系,多数作者认为血肿量<5ml存活率高,预后良好。本组死亡14例中,有3例<5ml,存活组出血量均<5ml,死亡组出血量0.98~11.5ml,均值4.96ml;存活组出血量0.5~4.02ml,均值2.04ml。死亡组出血量高于存活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病因与发病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重要原因,其次为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1]。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表现:本组28例昏迷病人中有 20例死亡。表明意识障碍是预后不良的一种表现,可能与被盖部网状结构上行系统受损有关。另外,脑干内部的Ⅲ~Ⅳ脑神经核受损,可再现Ⅲ~Ⅳ脑神经麻痹。许多脑干出血的血肿范围原发部位桥脑或中脑,出现多组颅神经损害表现,其准确定位主要靠影像学诊断。
预后分析:①血肿的大小:文献报道[1],当血肿直径大于脑干横径的50%或直径>2cm时,患者预后不良。②出血量:本组出血量>5ml的患者死亡率78%,出血量<5ml的患者死亡率22%,两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③入院时意识水平:本组昏迷者死亡率71.4%。有无意识障碍,直接表明脑损害的程度,可能与被盖部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有关。④是否破入脑室:本组病例破入脑室20例,死亡18例,死亡率90%,提示血肿破入脑室预后不良。⑤眼征:包括瞳孔缩小、散大、不等大、眼球麻痹、固定、震颤等。双侧瞳孔缩小比正常瞳孔预后差,而双侧瞳孔散大者比缩小者更具警示作用;⑥预后与年龄、有无血压增高、有无中枢性高热、有无全身严重并发症、是否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处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根据本病的CT与临床特点,不仅可早期发现小量脑干出血,而且能及时发现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以利更好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早期死亡大多是由于脑水肿、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中后期死亡原因多半是严重并发症。脑水肿的高峰期多在3~7天,超过10天后明显消退。在临床工作中注意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极其重要的,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70-3871., 百拇医药(段 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