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岩溶试验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第1页 |
参见附件(487KB,5页)。
摘 要:岩溶区生态恢复和重建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自然更新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变化对岩溶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指导性意义。以桂林岩溶试验场为研究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垭口、1号洼地和砂页岩区3个样点(样方为20mx20m)进行种属组成、植物生活型谱和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丫吉村岩溶试验场经过近20年的自然恢复,其植物多样性增加,生境获得改善,整个区域的群落向着更加稳定的阶段演替。
关键词:自然恢复;植物多样性;桂林岩溶试验场
中图分类号:Q948.11;P64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06)02-0139—05
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内容。岩溶生态系统被视为一种与沙漠边缘一样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植被生长缓慢。岩溶环境区的森林一旦退化或者被毁灭,其原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干旱、贫瘠产生“石漠化”现象。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3月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推进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把石山地区的生态重建及石漠化治理问题列为西部大开发的头等大事。
自然更新是生态恢复和重建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有效途径。研究自然恢复区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是目前寻找迅速人工恢复和重建相对稳定常绿阔叶林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探讨桂林岩溶试验场经过近20年自然恢复后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和规律,可为我国西南岩溶区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研究区概况
桂林岩溶试验场作为中法合作项目建于1986年,是中国南方裸露岩溶区具有代表性的峰丛山区岩溶泉域系统.位于桂林市东南郊区8km的丫吉村附近,处在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的交界地带,总面积2km2。试验场自成一个岩溶水文地质系统,它的补给区位于峰丛洼地区,有13个洼地,而它的排泄区由位于桂林峰林平原东部边缘的一个常年流水泉(S31号泉)和3个季节性泉(S29、S291、S32号泉)组成(图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87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