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288976
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心理医生.上半月》 2011年第7期
     【摘要】 目的:探究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观察肝主疏泄对患者机体的临床作用。方法:通过观察肝主疏泄与情志的变化,做好心理预防、辩证疏导调理情志、治养同步预防、对悲伤情绪占主导患者进行肝主疏泄指导。结果:通过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可以起到使患者机体气息理顺的作用。结论:肝主疏泄可以有效调整情志变化,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平稳顺和患者机体气血平衡,使之更好地协调肝脏功能。

    【关键词】 肝主疏泄;情志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19-01

    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首次提出肝主疏泄的理论,其文载道: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可以起到使患者机体气息理顺的作用,由此预防情志疾病是肝主疏泄的重要表现,由此本文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进行探讨,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肝主疏泄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心理活动是与人体七情六欲及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由于精神上得刺激和不良的环境的相互影响,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不同形式的消极心理,均会影响患者正常的气血运行,而引起各种疾病。消极的心理活动在中医治疗中属于一种异常情志范畴,肝主疏泄可以调节人体机体的血气平衡,调理和顺情志。临床治疗表明,肝主疏泄与情志调节密切相关,肝脏是患者心理调节的重点,肝脏能否正常功能运转,取之于肝之疏泄调达。中医理念中,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由此肝主疏泄可以影响患者的心理情志变化,以此促进血液运行,气血平衡,最终达到通过肝主疏泄理论来预防情志疾病。

    2肝主疏泄与情志的变化

    肝主疏泄主要表现为维持气血运行;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精神状态[1]。患者机体气机失调就会郁闷、急躁易怒而引起胸部气胀、月经不调、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腹痛腹泻、呃逆嗳气等临床症状。正常的情志表现,主要是依据正常的气血运行,如果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血气运行紊乱,引起气机失调,肝郁不畅,而诱发多种相关疾病。
, 百拇医药
    日常生活中,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等多种原因而引起的气郁、犹豫不决、心事重重等均会引起肝火气滞,气滞的部位不固定,表现为胀痛、攻痛、牵痛等,时轻时重,疼痛随肠鸣、矢气后而逐渐减轻[2]。情志阻滞、气闷内伤所致的肝气郁结、血气受阻,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胸肋胀痛、乳房肿胀、胃脘胀闷、小腹胀痛、不定位置的关节和肌肉酸胀疼痛、舌苔薄白、舌部淡红、脉弦。上述病情会引起患者在精神状态上愈加低落,表现为心情压抑,郁闷不言,急躁易怒。

    3观察与预防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世界,肝脏属木,喜条达,具有调节精神情志,对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此在对症治疗的时候,要将临床常规治疗与预防情志疾病相互结合起来,以此从内到外的得以疏泄调理。在进行观察预防的时,要通过以下项目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

    3.1做好心理预防
, 百拇医药
    患者愉悦的心理可以有效预防心理不良状态,增加患者信心,使之更好的配合治疗,对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康复作用[3]。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患者情志变化,从患者的情志及行为揣摩患者的心理活动。影响肝主疏泄最大情绪就是怒和气郁。针对急躁易怒的患者可以对其讲悲伤怜悯的事情,引起患者慈悲之心,理顺怒气,以“悲”缓解“怒伤肝”;针对气郁型患者,以鼓励、积极诱导为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治疗。注重肝主疏泄在治疗中的应用,有利于防止病情加重,对康复有积极的康复作用。

    3.2辩证疏导调理情志

    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辩证的疏导患者情志。若患者紧张的精神得不到有效缓解,会是病情反复发作,使得症状恶化,由此在临床中对由情志引起的内伤,需要辩证的疏导患者情志,通过调节情志,减轻情志异常进行治疗[4]。据临床验证,对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诱导,可以使患者大脑皮层产生良好的兴奋作用,刺激脑垂体分泌激素,从而使患者免疫力增强。
, 百拇医药
    3.3治养同步预防

    在对症治疗时,常规治疗与情志预防同步进行的时候,也要注意饮食调养的作用。肝脏失调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转,引起患者腹胀腹痛等症,而不思饮食。为此在临床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建立科学的营养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蛋白、水分含量高的润肠饮食,以此缓解患者不愿饮食、面红目赤、口干便秘等症状。

    3.4对悲伤情绪占主导患者进行肝主疏泄指导

    临床治疗中,会有很多慢性病及疑难杂症需要长期治疗,有的患者就会对治疗及治疗效果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不安情绪,情志失常导致患者气血紊乱,从而加重病情,使之进入了恶性循环,不利于治疗。由此对于情绪不稳定、悲观失望的患者,应该多给予关心照顾,开导患者,讲解病情的发展变化及治疗的必要性,以此宽慰患者不安的心情,促进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让患者了解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疏泄道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防情志疾病[5]。
, 百拇医药
    4总结

    综上所述,肝主疏泄可以有效调整情志变化,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平稳顺和患者机体气血平衡,使之更好地协调肝脏功能。情志变化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致病主要因素,临床中采用常规治疗,并不能完全得以治愈,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通过重视肝主疏泄,关注患者精神活动,调节不利情绪及心理变化,再结合常规医疗措施给予施治。以符合中医传统的治疗为原点,按照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提高情志疾病的预防理念,在临床上给予有效预防和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建平.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防治情志疾病的理论基础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03):248—249.

    [2]王宪龄,崔姗姗,张影,等.肝主疏泄理论的应用及其整体调节作用探析[J].中医研究,2010,23(9):146—147.

    [3]徐淑平.运用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探讨情志病的心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1(20):254.

    [4]吕珍凤.浅谈情志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285.

    [5]杨华,付强.运用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0):154—155., 百拇医药(刘辉 桑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