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脂肪酸代谢特点(1)
【中图分类号】 R5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41-021概述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亦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泵血量长期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状态,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在近几十年年,已经经基本明确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心肌重构。心肌重构的一个重要代谢特点是心肌的脂肪酸的氧化利用减少,而葡萄糖的酵解增加,就是现在我们公认的心肌能量代谢的“胚胎型再演”[1,2],伴有胚胎基因再表达的病理性心肌细胞的肥大,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力下降,寿命缩短;当心脏压力负荷持续存在时,在原癌等基因的诱导下,细胞凋亡自杀途径被激活,出现进行性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心肌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死亡;综上所述,Braunwald等[3]指出:衰竭心肌的功能和结构的内源性缺陷,可能是心肌的生物学基础的改变,即衰竭心肌处于“能量肌饿”及基因表达异常,最终导致心肌能源的匮乏,引起压力超负荷性心肌病[4]。据研究能量代谢障碍贯穿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的全过程,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和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心肌能量代谢支持治疗主要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及机械作功,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