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加入地塞米松、芬太尼对肌间沟臂丛阻滞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芬太尼加入局麻药对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前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B组:地塞米松250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C组:芬太尼2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D组:地塞米松250ug/ml+芬太尼2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后24小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C组、D组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组(P<0.05),尤以D组为甚(P<0.01),B组和C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地塞米松和芬太尼联合于臂丛阻滞显著改善麻醉效果,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关键词】 地塞米松;芬太尼;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0970-01
前中斜角肌肌间沟臂丛阻滞往往由于阻滞不完善,导致麻醉效果欠佳,术中患者疼痛。局麻药中辅用药物能改善麻醉效果,减轻麻醉期间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通过在局麻药物中辅用地塞米松、芬太尼以研究不同的辅助用药对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9月100例ASAI~II级尺、桡骨骨折患者,年龄17~65岁,体重51~68kg,其中尺骨骨折24例,桡骨骨折37例,尺骨骨折合并桡骨骨折39例,在肌间沟臂丛阻滞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未使用镇痛药物,术中没有静脉辅助药物。
1.2 麻醉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A组,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B组,地塞米松250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C组,芬太尼2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D组:地塞米松250ug/ml+芬太尼2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每组局麻药的容积皆为25ml(生理盐水稀释)。前中斜角肌肌腱沟行臂丛阻滞,手部有放电异感后注入局麻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注药后至阻滞完善的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完善至一支神经出现痛感的时间)、术后24小时镇痛效果(病人中度疼痛需肌注杜冷丁50mg的次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认为差异有极其显著性。
2 结果
B组、C组、D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B组和C组相比,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和D组相比,C组和B组的起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B组、C组、D组的麻醉维持时间和A组相比,显著延长,P<0.01,但和D组比较,B组、C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24小时镇痛效果D组最佳,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D组最低,但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臂丛阻滞由于臂丛鞘内解剖结构的原因常导致阻滞不完善,往往需要静脉辅助应用一些药物。有研究已经提出将地塞米松加入局麻药,可使臂丛麻醉效果改善和延长术后镇[1],但局麻药里加入地塞米松、芬太尼的效果比较,目前报道尚少。
在局麻药中加入适量芬太尼,能加强镇痛效果,阻断因疼痛引起的恶性循环,抑制应激,兴奋迷走神经,使血压、心率保持稳定以及术后一定时间内的镇痛作用。其机制除激动u-阿片受体外,还可激动5-HT1A受体,另外,术前使用芬太尼具有超前镇痛作用[2],可能也是芬太尼改善臂丛阻滞效果的原因之一。地塞米松可减轻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后疼痛[3],其中枢抗呕吐机制可能是激动大脑髓质孤束核两边的糖皮质激素受体[4],镇痛机制可能是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的代谢以及抗炎作用。地塞米松能阻滞水盐代谢,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使阻滞液到达臂丛神经内部时间延长。
综上所述,局麻药中加入地塞米松和芬太尼可以显著改善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凤莲,王亮.碳酸利多卡因、布比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在臂丛阻滞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575-257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