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87388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郑春慧
第1页

    参见附件。

     3.2.5 使用非营养型甜味剂

    可以使用非营养型甜味剂替代糖,如木糖醇替代白砂糖,减少纯糖的摄入。

    3.3 运动指导 李立波等[9]提出,运动是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中一个值得考虑的内容,因为运动会有助于提高对血糖的调节能力,降低胰岛素拮抗,并且能够减轻体重和保持体重。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类代谢,有利于调整体重、增加体能,更可以使身心愉悦。运动计划的制订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及病情等状况选择运动的种类,确定适当的运动量,日常中以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为宜。患者每日运动量必须达到规定的有效运动量,患者的运动量增加,有助于病情好转[10]。运动的时间宜选择在餐后1h,一般情况下,要求运动时的心率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一70%。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20一年龄,运动时脉率=170一年龄。为确保运动的安全,注意做好热身运动,也不要突然停止运动,要随时测量脉率,随身携带好糖果或苏打类饼干,定时监测血糖,选择舒适的鞋并每天检查双脚,要随身带好糖尿病卡片,注意标明姓名、疾病、所用药物的药名与剂量、联系电话等。

    3.4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说明降糖药的口服时间及各类降糖药的药理作用。以保证患者按时服药,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0.5h服用,双胍类药物应在餐后服用。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告诉患者用药0.5h后一定要用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教会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患者要掌握“三准一注意”,即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注意注射部位[11]。向患者说明低血糖

    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措施,自我监测血糖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含糖丰富的食物以及证明自己息有糖尿病的卡片,以便在紧急状态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3.5 血糖自我监测 糖尿患者应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维持在8.3mmol/L,餐后2h血糖维持在10mmol/L以下。血糖检测能够正确地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水平,利用袖珍电脑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是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电脑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测为调整用药、提高疗效提供参考数据,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12]。具体测试步骤为:常规消毒后,用采血针滴血在试纸的测试薄膜上,按照说明要求等候显示屏上读出血糖的数值。另外,血糖仪要定期核对以保证准确反映血糖控制状况[13]。

    3.6 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截肢致残的首要原因[14]。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15]。每日定时洗足,水温不宜太冷或太热;如双足干燥,可涂抹润肤霜,同时检查双足有无皮肤破裂、水泡、小伤口、鸡眼或脚廯;尽量每日进行足部按摩,修剪趾甲时不可剪得过短,要把趾甲磨平;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过紧;袜子以棉袜为佳,不要穿弹力强的纤维类袜子,同时不能过于宽松。

    3.7 定期随诊 在患者出院前一定要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作好出院指导,要求定期随诊[16],一般每2-3个月复检GHbA1c,如原有血脂异常,每1-2个月监测一次,如原无异常每6-12个月监测一次即可。体重每1-3月测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每3-6个月门诊定期复查,每年全身检查一次,以便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4 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4.1 强调患者自我管理 传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理念过分强调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处于被动治疗地位,而最新的教育理念更注重患者的主动能动性,强调患者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为保持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积极配合以完成治疗。患者的主观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对自身健康负责的理念是影响整体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4.2 重视行为改变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 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虽然可以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但对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影响较小,仅有糖尿病知识而无行为改变,不能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也不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痛苦。行为改变在糖尿病代谢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行为改变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教育项日成功与否的标志,如何在糖尿病教育中加强患者行为改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实质。因此,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培训应对技巧,对血糖控制、预防心理问题和减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4.3 注重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重复性 从文献资料看,大部分患者糖尿病知识的获取是通过住院、健康教育、自学所得,且随着健康教育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所以,糖尿病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应延伸到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并贯穿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终身。范丽风等[17]提出建立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网络,正是符合了这一现状和要求的表现,但模式的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实践、规范和统一。

    5 小结

    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了解了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就医,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遵医行为显著增强,医患关系融洽,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Zimmet P,Shaw J,Albertit KG Preventing type 2 diabetes and the dysmetabolic syndromein the real world:a realistic view.Diabet Med,2003,20(9):693~702.

    [2]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5.

    [3]Toobert DJ,Hampson SE,Glasgow RE.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J].Diabetes Care,2000,23(7):943-950.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5]刘为民.耱尿病患者心理护理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2):75.

    [6]薛长勇.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一)[J].药品评价,2009,6(6):240.

    [7]李燕.营养保健师谈防病养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3.

    [8]林欣雨.饮食决定健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49.

    [9]李立波,张小丹.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J].哈尔滨医药,2009,29(3):3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8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