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52例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关键词】 肝、药物毒性、肝炎、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技术和方法、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95.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06-02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于药物或及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增多,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也越来越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为探讨有关药物性肝损害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急性肝衰竭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我们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2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资料。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药物性肝损害患者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18-72岁。本组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1]:①用药后1-4周内出现肝损害;②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征象;③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超过0.06;④有肝细胞损害或肝内淤胆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⑤药物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⑥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⑦有药物性肝损害史,再次应用相同的药物可诱发。以上如有第①项,再加上②—⑦中任何2项,结合临床病理演变过程中诊断急性药物性肝病。临床分型按Zakim分型标准可分为[2]: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
1.2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包括中草葯9例(55.77%),抗结核葯物14例(26.92%),解热镇痛葯4例(7.69%),抗生素4例(7.69%),抗甲状腺葯1例(1.92%),见表1。
1.3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包括乏力、纳差43例(82.69%),上腹部不适17例(32.69%),皮肤骚痒5例(9.62%),皮疹2例(3.85%),皮肤、巩膜黄染37例(71.15%),发势10例(19.23%),恶心、呕吐、腹胀40例(76.92%)。临床分型:肝细胞型35例(67.31%),胆汁淤积型8例(15.38%),混合型9例(17.31%)。
1.4 实验室检查 丙氨酸转氨酶升高52例(100%),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52例(100%),碱性磷酸酶升高20例(38.46%)总胆汁酸升高39例(75%),总胆红素升高41例(78.85%)。谷氨酰转肽酶升高17例(32.69%),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6例(50%)。
1.5 诊断、治疗及预后 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主要依据用葯史和肝功能损伤的实验室检查,并排除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确诊为葯物性肝损害后,立即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低脂高蛋白、高糖饮食补充维生素C、B、E,肝细胞型予葡萄醛内酯,还原型谷脱甘肽护肝治疗,胆汁淤积型在护肝的同时,予腺甘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对过敏、淤胆明显者可试用糖皮造激素,对乙酰基酚中毒可用N—乙酰半胱氨酶冶疗,异烟肼中毒可用大剂量维生素B6冶疗,发生肝衰竭者,可行人工肝治疗[3]。本组患者用药至肝损害发病时间<30天为28例(73.08%),>30天为14例(26.92%),平均住院时间为(28.3±20.1)天,冶愈28例,好转,22例,2例发生肝衰竭,转上级医院冶疗。
2 讨论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工具之一,它有解除病人的疾苦,保障人们健康,造福人类的一面,但它也可造成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损害,引想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的另一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我健康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临床药物各类的迅速增多,非处方药物范围的扩大,一些药物的肝毒性也逐渐显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4],该类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不仔细询问服药史,易导致误诊误治。
本组资料显示:本组患者中引起肝损害药物中药、抗结核药、镇痛药、抗生素、抗甲状腺药为多见,中药引起肝损害所占比例为55.77%,分析中药所占比例高的原因是: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低于西药,使许多人对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有所忽视,因此,公众教育至关重要,要遵医嘱服用中药制剂,不能外用药内服,对民间偏方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加强中药制剂安全性和毒性的监测,对中药的采集、加工、炮制应进行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所占比例为26.92%,分析抗结核药占比例较高的原因是: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及复治性结核、难治性结核发病率的上升,长时间抗结核治疗及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易造成肝细胞纤维化,肝细胞耐损力下降,加重肝脏负担,致使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机会加大,如果再合并酗酒,乙肝等高危因子,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6]。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甲状腺药引起肝损害的比例分别为7.69%,7.69%,1.92%,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上很多药物都有潜在肝毒性,应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按剂量,按疗程服用;肝功能不全患者宜选用对肝脏影响小或经肾脏排泄的药物;需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加重肝毒性;长期服用损肝药物者应注意加强监测,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杨冰华、张轶停、张春艳.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3、2(1)62—6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6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