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19-01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1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
1.1 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局部病变,同时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
, 百拇医药
1.2 同病异护
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此即同病异护。
1.3 异病同护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
, 百拇医药 1.4 正护与反护
1.4.1 正护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临床此为多用。
1.4.2 反护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这就是以护寒,以热护热的反护原则。
2 病情观察的特点
2.1 观察的基本内容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
, 百拇医药
2.2 舌象与脉象
2.2.1 舌象
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来。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质,亦称“淡红舌、薄白苔”。
舌象与脏腑关系一般以: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尖属心、肺;舌旁属肝、胆。由此可观察和推断病证的进展。如肝硬变患者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鲜红光剥,常为肝功能变坏之兆。
2.2.2 脉象
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所组成,与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正常脉象称“常脉”,或“早脉”,常脉一息四至(约68~80次/min),不浮不沉,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但也常因年龄、性别、体质、气候差异而不同。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沉脉主病里证。
, http://www.100md.com
3 日常生活护理的要点
3.1 病床安置 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3.2 病室的温、湿度要适宜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胝;燥证病人,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3.3 光线适宜 一般病室内要求阳光充足,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但不宜让日光直射病从面部。但不同病证对光线要求也不一样。如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3.4 动静相宜 患病后,需要适当的静心休养,以休体养息,培育正气,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应适当增加活动量。通过适当活动,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增强体质和抗邪能力。尤其是恢复期或慢性病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更应注意动静结合,但应以不感劳为原则。对虚证、体弱者,虽以静养为主,但也应在床上或室内行内养功、放松功等活动。
3.5 气象护理 四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长寿、衰老和死亡。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做好气象护理。如在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应早起床,广步于庭,使阳气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寒,万物都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发泄,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样的作息时间才有利于健康和养息。 此外,要随四季寒热温凉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以上的气象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拇医药(索有桂 周晓梅)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1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
1.1 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局部病变,同时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
, 百拇医药
1.2 同病异护
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此即同病异护。
1.3 异病同护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
, 百拇医药 1.4 正护与反护
1.4.1 正护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临床此为多用。
1.4.2 反护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这就是以护寒,以热护热的反护原则。
2 病情观察的特点
2.1 观察的基本内容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
, 百拇医药
2.2 舌象与脉象
2.2.1 舌象
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来。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质,亦称“淡红舌、薄白苔”。
舌象与脏腑关系一般以: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尖属心、肺;舌旁属肝、胆。由此可观察和推断病证的进展。如肝硬变患者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鲜红光剥,常为肝功能变坏之兆。
2.2.2 脉象
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所组成,与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正常脉象称“常脉”,或“早脉”,常脉一息四至(约68~80次/min),不浮不沉,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但也常因年龄、性别、体质、气候差异而不同。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沉脉主病里证。
, http://www.100md.com
3 日常生活护理的要点
3.1 病床安置 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3.2 病室的温、湿度要适宜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胝;燥证病人,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3.3 光线适宜 一般病室内要求阳光充足,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但不宜让日光直射病从面部。但不同病证对光线要求也不一样。如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3.4 动静相宜 患病后,需要适当的静心休养,以休体养息,培育正气,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应适当增加活动量。通过适当活动,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增强体质和抗邪能力。尤其是恢复期或慢性病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更应注意动静结合,但应以不感劳为原则。对虚证、体弱者,虽以静养为主,但也应在床上或室内行内养功、放松功等活动。
3.5 气象护理 四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长寿、衰老和死亡。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做好气象护理。如在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应早起床,广步于庭,使阳气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寒,万物都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发泄,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样的作息时间才有利于健康和养息。 此外,要随四季寒热温凉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以上的气象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拇医药(索有桂 周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