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286652
大学生社交恐怖的心理个案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心理医生.上半月》 2011年第10期
     【摘要】本案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一位社交恐怖的男生,最终摆脱了与异性交往恐怖的困扰,达到满意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90-021一般资料

    王龙(化名),男,21岁,河北人,未婚,大一新生,爱好文学,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及遗传病史。父母亲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差。

    2主诉和个人陈述

    2.1主诉:近三年害怕与异性交往,并伴焦虑。

    2.2个人陈述:王龙有个很苦恼的问题,上初三时因暗恋一名女生后就开始跟异性交往时说话脸红,心跳加快。当时看到这位女生就会出现一种莫名地紧张、感觉到脸部发热,全身出汗。总感到一些不自在。自此以后,渐渐发展到跟其它异性交往也会出现紧张状况,近三年这些现象越来越严重,竟发展到害怕跟异性交往,特别是上大学显得更严重,现在一看到异性就紧张,随即回避,明知道理但又无法控制,心里很烦躁,自己看书采用了一些办法,但收获甚微。

    3个人成长史

    王龙出生在农村,两兄弟,家庭经济不好。父母经常吵架,关系不好,父亲常年在外不顾家,母亲常常抱怨。对王龙也不关心,并常说讽刺话,王龙害怕与异性交往,可能与一些事件有关,王龙回忆11岁那年夏天,跟一群女孩子做游戏时裤子不小心被扯了下来,露出大半个屁股,刚好被妈妈撞见了。只听她大声喝道:“当女孩子面脱裤子,真不要脸。”当时觉得很委屈。

    另外,上初三时,王龙暗恋上了一位女生,常因看她而上课走神,常常想她,看到她丰满的身材,浮想联翩.....认为这种想法好肮脏,竟然会有这样不道德的想法,因此责备自己。晚上也开始失眠。好几次想跟女孩表白爱恋之情,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高考没有考上本科院校,在母亲眼里,他是个不争气的孩子。

    4观察和收集到的其他资料

    4.1咨询师的观察

    4.1.1身体状态:身高约1.7米左右,五官端正,身材略显胖,有关体检报告显示均正常。

    4.1.2精神状态:来访者见咨询师低头不敢对视,呈紧张状态。

    4.1.3社会功能:害怕与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好,学习成绩下降。

    4.2心理测验结果: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选择实施了SCL-90自评量表的测验,结果显示:躯体化1.85 强迫症状2.2 人际关系敏感2.16 抑郁:2.09 焦虑:1.82 敌对:1.04.0 恐怖:3.64 偏执:2.0 精神病性:1.71、其它2.27

    EPQ:抑郁质

    SAS:标准分69分,中度焦虑

    5评估与诊断

    5.1评估:害怕与异性交往三年,同学关系不好,学习成绩下降。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及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1]以及成长的经历的一些事件的影响和在别人面前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 妨碍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5.2诊断:社交恐怖症

    5.3诊断依据:

    5.3.1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5.3.2社会功能相对完整,起居正常,生活能自理,言行能保持在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

    5..3近三年与人交往恐惧,尤其是异性,恐惧程度与实际情景不相称并根据心理测评结果

    5.3.4伴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紧张,伴有面色潮红,心跳加快等。

    5.3.5明知道理但又无法控制,有回避行为。由于害怕与人交往、加之性格内向,严重的影响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5.3.6对自己的问题具有自知力和较强烈的求助行为。

    5.4鉴别诊断:

    5.4.1与重性精神病相鉴别:该来访者的主客观世界统一,知情意等内在心理活动基本协调一致,人格稳定。有自知力,无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5.4.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症与焦虑症都以焦虑为重要症状,但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环境和对象,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没有明确对象,常持续存在。

    5.4.3无明显的抑郁症状表现,无三低症状等,可排除。

    6病因分析

    6.1生物学原因:无异常发现。

    6.2社会原因: 家庭环境不好,高考失利更加重了自卑心理,个人成长过程存在创伤事件,这种应激事件是由于负性思维被激活。

    6.3认知原因:童年的经历,认为不被爱,进入青春期后及成年后,出现了一些正常的性幻想是正常现象,但是陈龙认为这种想法是耻辱的,不道德的,认知存在错误想法,从而出现人际关系的障碍。

    6.4防御机制:由于心理防御机制作用,这些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回避反应,导致他产生了对其它异性泛化心理现象,所以,这些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她对人恐怖的直接的、现实的诱因。

    7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7.1近期目标与具体目标: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树立自信心。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进行社会技能强化训炼以减少回避行为,减轻其焦虑强度。

    7.2长期目标与最终目标:指导来访者克服恐怖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格趋于成熟。

    7.3咨询方案的制定

    7.3.1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进行认知-行动疗法进行咨询,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是一组治疗方法的总称。传统的系统脱敏法和满灌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已少使用[2],目前比较流行的疗法有社交技巧训练、实地暴露疗法,认知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3]。经同来访者协商并同意采用认知行动疗法进行咨询。

    7.3.2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心理咨询即通过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共同商讨、寻求消除求助者不良情绪的方法等7.3.3咨询时间:根据其症状并考虑学习时间的特点,共为他安排每周一次,咨询时间为一小时,双方均需遵守时间约定。

    8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第一次及第二次):

    时间:每次1小时,共2次,共2小时

    咨询的目标和任务: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建立信任感;让求助者了解他自己的心理困惑。

    咨询方法:会谈法 心理测验实施过程:

    8.1第一次咨询

    8.1.1建立信任感;充分尊重求助者,用真诚、理解、同理心的方式对待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8.1.2 询问有关基本情况8.1.3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咨询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与规则。 与求助者一起确定咨询方案。

    8.2第二次咨询

    8.2.1 建立良好的关系

    8.2.2 与求助者交谈,收集相关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期待,了解求助者的成长经历,针对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

    8.2.3 EPQ SAS SCL-90心理测验,解释测评结果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第三次至第四次)

    时间:每次1小时,共2次,共2小时。

    本阶段咨询的目标和任务:此阶段主要同来访者了解真实性情绪体验,从而逐步帮助来访者识别行为背后的动机,改变错误认知。

    咨询方法:会谈法、理性情绪疗法。

    实施过程:

    8.3第三次咨询

    8.3.1通过会谈与求助者共同分析其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8.3.2让来访者渲泻,获得轻松感。

    8.4第四次咨询

    8.4.1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8.4.2分析他对诱发事件的不合理看法。如:认为“差、不可爱、肮脏、不正经”这些负性思维模式,指出她现在的不良情绪就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百拇医药(周科慧)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