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86507
河南省高校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李燕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高校女辅导员由于女性角色多样化导致的冲突,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女辅导员情绪衰竭的程度较高,去个性化程度一般,成就感比较低。高校应重视女辅导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校氛围,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关键词】女辅导员;角色冲突;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30-02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工作性质的影响,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目前,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但实证研究较少,对女辅导员的实证研究更少。女辅导员面对的是女性角色多样化导致的角色冲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职业角色与女性家庭角色的冲突,研究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对于提高女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调查河南省高校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影响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为有效防止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被试:调查河南省5所高校的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情况,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其中被试的分布情况是:21-25岁的58人,26-30岁的80人,30岁以上的8人;担任行政职务的34人,没有职务的112人;未婚的87人,已婚的59人;初级职称的122人,中级职称的22人,副高职称的2人;本科学历的90人,硕士以及硕士在读的56人;工作年限3年以下的116人,3-5年的16人,5年以上的14人。

    1.2工具:采用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共22道题,3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采用4点计分[1]。测试结果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强;在个人成就感方面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强。

    采用SPSS16.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高校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一般水平:高校女辅导员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747±0.480、2.056±0.683和1.547±0.473。数据表明,高校女辅导员情绪衰竭的程度较高,去个性化程度一般,成就感比较低,职业倦怠的程度较高。

    2.2不同高校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比较

    表1 不同高校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学校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都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

    2.3不同职称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比较

    表2 不同职称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三个纬度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职称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都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多重事后比较显示,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初级职称和中、高级职称的女辅导员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成就感维度上,初级和中级职称的女辅导员之间差异显著。

    2.4不同工作年限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比较

    表3 不同工作年限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三个纬度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工作年限的女辅导员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多重事后比较显示,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工作3年以下的女辅导员和工作3-5年和5年以上的女辅导员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2.5不同学历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比较

    表4 不同学历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三个纬度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的女辅导员在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多重事后比较显示,硕士和硕士在读的女辅导员在成就感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3讨论

    3.1高校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一般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女辅导员情绪衰竭的程度较高,去个性化程度一般,成就感比较低。情绪衰竭的得分比较高表明女辅导员情感资源过渡消耗,职业倦怠程度较强;成就感是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在个人成就感方面得分低,说明女辅导员对工作及个人价值评价较低,职业倦怠程度较强。调查结果符合以往对女教师和辅导员群体的调查研究[2][3][4]。由于女性情感较为细腻,工作效果不理想,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再加上女性在就业、社会地位、子女教育等方面压力普遍高于男性,从而导致高校女辅导员体验到较多的职业倦怠。

    3.2高校女辅导员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院校环境不同,辅导员面对的学生以及工作内容也不相同,工作压力和强度不同,职业倦怠的程度不相同。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大学生的思想日益多元化、需求日趋复杂化,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使得高校辅导员疲于应付学生的各种日常事务,职业倦怠现象日益凸现。高校应重视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创设公平竞争的氛围。对于女辅导员的怀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女辅导员也要积极寻求学校和家庭的支持,正确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提高工作热情。

    不同职称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和蒋丽琳、覃干超[5]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一致。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初级职称和中、高级职称的女辅导员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成就感维度上,初级和中级职称的女辅导员之间差异显著。初级职称的女辅导员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得分最低,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程度较弱,成就感较低,说明初级职称的女辅导员工作热情高,但是因为经验少,对自己的工作和个人价值评价较低。中高级职称的女辅导员去个性化程度较高,对工作积极性低,但因为职称方面比较满意,因而体验到较高的成就感。随着职称级别的升高,辅导员在情感枯竭维度上的平均分也呈现递增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关键还是看学历和科研成果,这两项硬性指标无形之中给辅导员增加了巨大压力,使得她们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

    工作年限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也有影响。工作3年以下的女辅导员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得分最低,表明她们倦怠的程度较弱。工作3-5年和5年以上的女辅导员去个性化的程度较高,说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女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逐渐减退,这和曹建平的研究比较一致[6]。 不同学历的女辅导员在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硕士和硕士在读的女辅导员在成就感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硕士在读的女辅导员在成就感维度上得分最低,表明职业倦怠的情况比较严重,这和汪宏、王军的研究不太一致[7]。本研究发现硕士学历的女辅导员倦怠程度较严重,原因可能是因为硕士在读的女辅导员因为学习压力体验到较低的成就感,硕士以及本科学历的女辅导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体验到较高的成就感。如今高校对辅导员的要求较高,研究生大量进入高校担任辅导员,高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需要,制定培训进修计划,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使女辅导员掌握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能力,提高身心健康的水平。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