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09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49370
输尿管带蒂息肉的影像学表现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日 李 星 李红兵 程寿林 赵 军 黄 镇
第1页

    参见附件(725KB,1页)。

     【摘要】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女性,32岁,右腰部胀痛不适7年余。本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简称IVP)、逆行肾盂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phy、简称RP),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和磁(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并小结石。IVP、RP表现为管腔内边缘光滑的索条状充盈缺损;CT检查发现输尿管内小结石、管壁增厚、腔内软组密度充盈缺损。MR/MRU发现高信号管腔内低信号充盈缺损。结论索条状充盈缺损、蚯蚓蠕动征影像学表现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具有一定特征性。IVP及RP检查虽是输尿管息肉首选方法,但CT、MRU可为术前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关键词】 输尿管息肉、X线(IVP)、CT、MR

    【中图分类号】 R699.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16-01

    输尿管息肉(ureteral polyp)亦称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是输尿管内良性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较困难。笔者回顾本院1例输尿管息肉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32岁,行胆囊切除手时,B超发现右肾盂重度积水。临床:右腰部胀痛不适约7年余,镜下血尿(+++),无肉眼血尿,无尿痛、尿频、尿急。患者行IVP、RP、CT平扫(RP后CT平扫)、MR/MRU检查。IVP:肠道准备、摄KUB后,经静脉注射碘海醇50ml(腹部加压),于7、15、30(松压)、60、90min摄片。RP:病变侧逆行插管至输尿管受阻处注射30%泛影葡胺20ml摄片。CT平扫及RP后CT平扫描采用GE螺旋CT机,轴位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MRI采用西门子1.5TMR行常规T1WI、T2WI平扫及水成像(MRU)。

    2 结果

    2.1 X线表现 KUB未见阳性结石。IVP:右肾重度积水、输尿管上扩张,腔内见长约8cm的索条状充盈缺损,相邻输尿管壁光整,蠕动正常(图1),透视见管腔内“蚯蚓状”充盈缺损可随输尿管的蠕动而发生变化,称之为“蚯蚓蠕动征”。RP:逆行插管至右侧输尿管受阻处,注入30%泛影葡胺20ml见扩张输尿管内索条状充盈缺损(图2)。

    2、2 CT表现 CT平扫:管壁增厚与小结石(图3)。RP后行CT扫描示输尿管内充盈高密度对比剂衬托出低密度充盈缺损(图4)。

    2.3 MRI表现 平扫T2WI见高信号管腔内低信号结节(图5),MRU见高信号管内长约8cm低信号结节(图6)。

    2.4 手术及病理术中发现病变处输尿管呈梭形膨大,可触及条索状物于输尿管腔内滑动,纵行切开输尿管见灰白色乳头状或条索状增生物外翻。病理诊断为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图7)。

    3讨论

    输尿管息肉是输尿管内良性肿瘤,临床少见,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常位于输尿管上1/3段,左侧多见,病程长[1]。主要症状为腰痛、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输尿管息肉可能与梗阻、创伤、慢性炎症、激素紊乱和发育不良等有关[2]。有人认为输尿管息肉与结石长期刺激有关,临床上多见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的病例报告[3],而单纯输尿管息肉少见。本例为输尿管息肉并小结石,术前影学诊断较为明确。息肉的形态大体可分两类:一类为广基底,表现为增宽的输尿管管腔内圆形、半圆形或颗粒状充盈缺损。此类型多见于息肉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未引起重视;另一类为长蒂息肉,充盈缺损呈条带状、蚯蚓状、串珠状,缺损边缘清晰、锐利,缺损的位置及形态可变。这种类型的息肉较为常见,且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文献分析,输尿管息肉的组织解剖生理特性:⑴息肉生长缓慢,梗阻逐渐发生,不易被察觉;⑵输尿管壁的肌层及息肉本身富有弹性;⑶尿液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缓慢聚集逐渐增多,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便推开输尿管,排出部分尿液,使梗阻上方压力暂时缓和。如此反复发作。故肾功能损坏较为轻微[4],肾功能丧失较为缓慢,此为输尿管息肉的一个特点。其另一特点:输尿管管径梭形膨大,扩张范围大于充盈缺损的长度。原因可能是由于息肉部分游离于输尿管内,其粗细、长短随着输尿管的蠕动变化,且梗阻解除瞬间、梗阻段输尿管尿液流动速度快、压力大,使得包括息肉在内的较长范围的输尿管被动性扩张。随着病情的进展,增宽的输尿管多呈迂曲走行,充盈缺损的形态较为特殊、可变。X线检查是拟诊输尿管息肉的主要方法。CT平扫可发现小结石,于IVP延迟期或RP后行CT扫描,有重要意义。MR全面诠释病变与毗邻关系,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结节,如不仔细分析易漏诊;T2WI输尿管内液体呈高信号,息肉呈低信号,较T1WI容易发现病变。有文献报道,MRU对输尿管息肉有重要诊断价值[7],不仅可以直观显示输尿管息肉的部位及形态,还可显示患侧肾脏及病变段以上输尿管有无扩张积水,本例亦支持此观点。且对肾功能受损的患者,MRU不需要对比剂就能达到很好的成像效果。对于碘过敏和肾功能不良的患者,MRU应作为首选。综上所述,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为:①好发于输尿管上段;②多为中度积水,肾功能丧失缓慢;③输尿管梭形膨大、迂曲,且扩张范围大于充盈缺损长度;④输尿管及其内充盈缺损的形态可变,即“蚯蚓蠕动征”;⑤合并结石,结石大小与积水程度不符时应警惕本病的存在;⑥CT平扫可发现小结石,于IVP延迟期或RP后行CT扫描,可清晰的显示息肉的范围,及与周围的关系,管壁增厚的情况;⑦MR:T2WI输尿管内液体呈高信号,而息肉呈低信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2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