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在48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恢复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将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全身麻醉。记录基础值、拔管时间、清醒程度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术中两组生命体征平稳,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平稳,恢复快,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异丙酚
【中图分类号】 R657.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74-01
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的特点,因此要求麻醉起效快、苏醒快、且安全、并发症少。笔者通过给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静脉持续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采用异氟醚吸入全身麻醉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96例均为我院住院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其中观察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65-88岁,体质量41~85 kg;ASAⅠ~Ⅱ级。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65~89岁,体质量42~84 kg, ASAⅠ~Ⅱ级。两组患者均术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重病症。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3.0 mg、阿托品0.5 mg。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建立上肢远端静脉通路。观察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1.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再给予瑞芬太尼2.0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再于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术。对照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并以3%异氟醚吸入,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并于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两组都于插管成功后且均用谊安 Aeon7500A麻醉机以控制呼吸,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氧流量为2.0 L/min,潮气量为8.0~10 mL/kg,呼吸频率为10~14次/min,吸∶呼比为1∶2,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在4.65 kPa(1kPa=0.133mmHg)左右。麻醉维持:观察组以瑞芬太尼0.2~0.3μg/(kg•min)、异丙酚60~150μg/(kg•min)静脉微泵(思路高 TCI-IV)输注,于皮肤缝合完毕后立刻停止瑞芬太尼注入。对照组持续吸入3.0%~1.5%的异氟醚,使呼出的气体异氟醚浓度(FeI)维持在0.8~1.3(MAC)之间,同时应根据BP值调整异氟醚和异丙酚的用量。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4~8 min停用异氟醚或异丙酚。术毕予新斯的明30μg/kg,阿托品15μg/kg以拮抗肌松药的残余效应。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均经SPSS 13. 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血压与心率的变化 两组SBP、DBP、HR、SBP<90 mmHg/、HR<50次•min-1/、插管反应等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术后恢复 手术结束两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烦躁、术后嗜睡、疼痛、恶心呕吐等比较。观察组;清醒时间10.8±8.1(min)、拔管时间15.7±7.3,对照组;清醒时间24.3±9.1(min)、拔管时间(min)34.8±12.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均无术后烦躁、术后嗜睡、疼痛现象。对照组术后烦躁3例、术后嗜睡4例、恶心呕吐5例、疼痛无。
3 讨论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快、作用短暂、安全可靠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广泛用于临床[1]。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也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镇痛药物,其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消除快的特点,临床主要适用于需重复或长期静脉输注给药者。全凭静脉麻醉组在术中、术毕的HR和BP均无显著变化[2];与吸入全麻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具有有利于术中血压和心率的稳定的特点。此外,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烦躁、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吸入组,这可能与异丙酚的抗呕吐作用有关[3]。综上所述,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麻醉诱导平稳,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快,术毕停止输注10分钟左右即可苏醒,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熙哲,吴新民.异丙酚靶控输注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3):204-206.
[2] 蒋秀红,周钦海,黄亚辉,等.雷米芬太尼用于胆囊腹腔镜手术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2):816-819.
[3] 王庚,吴新民,曲元,等.异丙酚效应室靶控输注与血浆靶控输注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9):654-656., http://www.100md.com(张 岩)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异丙酚
【中图分类号】 R657.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74-01
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的特点,因此要求麻醉起效快、苏醒快、且安全、并发症少。笔者通过给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静脉持续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采用异氟醚吸入全身麻醉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96例均为我院住院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其中观察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65-88岁,体质量41~85 kg;ASAⅠ~Ⅱ级。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65~89岁,体质量42~84 kg, ASAⅠ~Ⅱ级。两组患者均术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重病症。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3.0 mg、阿托品0.5 mg。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建立上肢远端静脉通路。观察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1.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再给予瑞芬太尼2.0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再于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术。对照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并以3%异氟醚吸入,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并于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两组都于插管成功后且均用谊安 Aeon7500A麻醉机以控制呼吸,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氧流量为2.0 L/min,潮气量为8.0~10 mL/kg,呼吸频率为10~14次/min,吸∶呼比为1∶2,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在4.65 kPa(1kPa=0.133mmHg)左右。麻醉维持:观察组以瑞芬太尼0.2~0.3μg/(kg•min)、异丙酚60~150μg/(kg•min)静脉微泵(思路高 TCI-IV)输注,于皮肤缝合完毕后立刻停止瑞芬太尼注入。对照组持续吸入3.0%~1.5%的异氟醚,使呼出的气体异氟醚浓度(FeI)维持在0.8~1.3(MAC)之间,同时应根据BP值调整异氟醚和异丙酚的用量。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4~8 min停用异氟醚或异丙酚。术毕予新斯的明30μg/kg,阿托品15μg/kg以拮抗肌松药的残余效应。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均经SPSS 13. 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血压与心率的变化 两组SBP、DBP、HR、SBP<90 mmHg/、HR<50次•min-1/、插管反应等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术后恢复 手术结束两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烦躁、术后嗜睡、疼痛、恶心呕吐等比较。观察组;清醒时间10.8±8.1(min)、拔管时间15.7±7.3,对照组;清醒时间24.3±9.1(min)、拔管时间(min)34.8±12.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均无术后烦躁、术后嗜睡、疼痛现象。对照组术后烦躁3例、术后嗜睡4例、恶心呕吐5例、疼痛无。
3 讨论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快、作用短暂、安全可靠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广泛用于临床[1]。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也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镇痛药物,其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消除快的特点,临床主要适用于需重复或长期静脉输注给药者。全凭静脉麻醉组在术中、术毕的HR和BP均无显著变化[2];与吸入全麻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具有有利于术中血压和心率的稳定的特点。此外,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烦躁、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吸入组,这可能与异丙酚的抗呕吐作用有关[3]。综上所述,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麻醉诱导平稳,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快,术毕停止输注10分钟左右即可苏醒,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熙哲,吴新民.异丙酚靶控输注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3):204-206.
[2] 蒋秀红,周钦海,黄亚辉,等.雷米芬太尼用于胆囊腹腔镜手术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2):816-819.
[3] 王庚,吴新民,曲元,等.异丙酚效应室靶控输注与血浆靶控输注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9):654-656., http://www.100md.com(张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