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66例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950KB,3页)。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作用。方法:124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6例)和对照组(n=58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连续两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4天后睡眠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4.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匹兹堡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神经功能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稳心颗粒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出现的睡眠障碍,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稳心颗粒;卒中后睡眠障碍
【中图分类号】R33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096-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在临床上相当常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资料显示[1]临床表现为失眠者占一半以上(达57.9%);失眠影响生活质量,可引起心理障碍、加重躯体症状和影响康复过程。卒中后睡眠的改善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及有利评估预后[2]。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对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尤为重要。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但其有耐药性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疗效较差。我科应用稳心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6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住院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其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36~72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38例。对照组58例,男26例,女32例,年龄38~71岁;脑梗死24例,脑出血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病程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1)脑卒中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2)既往无睡眠障碍、意识障碍及言语障碍;(3)无严重心、肝、肾疾病;(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总分>7分。
1.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50026),每次9克,1日3次,连续两周,并在第14天再次作睡眠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定。
1.4疗效评定
1.4.1睡眠障碍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3]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量表由19个项目7个部分构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3分等级记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其中7~11分为轻度;12~16分为中度;17~21分为重度。
1.4.2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评价: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的“不寐”评定标准,并结合WHO制订的睡眠效率评定标准:睡眠治疗分为Ⅴ级,Ⅰ级:睡眠率70%~80%为正常睡眠;Ⅱ级:睡眠率60%~70%为睡眠困难;Ⅲ级:睡眠率50%~60%为轻度睡眠障碍;Ⅳ级:睡眠率40%~50%为中度睡眠障碍;Ⅴ级:睡眠率30%~40%为严重睡眠障碍。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75%,可停服安眠药;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65%,可停服安眠药;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55%,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药量减少;无效:症状同前,睡眠率<40%,不能停药。
1.4.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 [5]评定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2±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运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睡眠障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2.3毒副反应治疗组有4例出现恶心及上腹部不适,未作特性处理自行好转,不影响治疗。
3讨论
脑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躯体康复和心身健康,还会使导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躯体疾病加重,所以在临床上应予以高度关注。脑卒中引起的睡眠障碍也称脑器质性失眠,有资料显示95%的脑血管病患者有睡眠失调[6]。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清醒、间或伴精神症状的睡眠—觉醒节律异常[7]。脑卒中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脑卒中损害的部位有关。脑内有多个部位与睡眠相关并直接调控睡眠的各阶段,脑实质受损时可直接引起相应睡眠阶段的异常改变,最终导致睡眠障碍。左侧半球及大脑皮质下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8]。(2)脑卒中后神经递质失调。急性脑卒中后脑细胞发生损害,释放大量兴奋性氨基酸等毒性物质作用于网状系统,干扰睡眠觉醒系统[9];脑卒中后神经生化物质改变,神经递质失调,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睡眠障碍[10]。(3)社会-心理因素。患者因疾病担心会遗留残疾,给子女及家庭经济带来负担,加上瘫痪、失语等功能障碍造成自我形象的改变而产生焦虑、抑郁、悲哀等消极情绪,担心自己的未来,因而极易造成入睡困难和睡眠紊乱。脑卒中后伴发的抑郁情绪与睡眠有较大的关系[11];同时失眠也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常见症状[12]。(4)其他如大部分患者急性期可有烦躁不安,伴有高血压而引起头痛、头晕,影响患者正常睡眠,最终导致失眠;因需由他人协助定时翻身,常常导致睡眠中断;有时肢体、关节出现疼痛,也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部分脑出血患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因头痛难以入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