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足三里的文献研究(1)
【关键词】:关元;足三里;穴名释义;作用特点【中图分类号】R2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15-3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确切的疗效、独特的治疗方式至今仍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中,作为针灸的最小治疗单位——穴位,其正确的选取与应用是针灸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之一。针灸的这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进而对机体整体进行调节的优势正在逐步被认同,但对针灸机理的阐释仍停留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在现代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对针灸防病治病的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仍是必要的。
关元、足三里两穴位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穴位,并且在渊源、穴名释义、经络联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如何从古文献中总结出作用特点及差异,并对穴位进行现代科学的认识,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进行多途径、多水平、多层次的研究,乃至对其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下的整体调控途径进行研究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对于科学认识针灸以及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关元
关元穴在腹下部,脐下三等分寸,即脐与曲骨穴连线的五分之上三与下二之交点处(曲骨上二寸),即《灵枢经·寒热病》所谓的“脐下三寸”。关元穴,为小肠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别名“下纪”(《素问·气穴论》)、“三结交”(《灵枢·寒热病》)、“次门”(《甲乙经》)、“丹田”、“大中极”(《针灸资生经》)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