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4期
编号:12037318
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0年第4期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6例AMI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36例AMI患者均经急诊介入治疗,通过施行规范化全程护理,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安全度过危险期,7-10d后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只要术前及时纠正心衰及休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AMI;PCI;急诊;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186-2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极其危重的心脏急症,直接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改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疗法之一。我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为AMI患者行急诊PCI 36例,急诊PCI术全程护理配合效果良好,现将急诊PCI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AMI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56-80岁,急性前壁心梗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均有持续而剧烈的心绞痛,心电图呈典型心肌梗死波形。均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适宜者植入支架,所有急诊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发病12h内行急诊冠脉造影、急诊PCI术。⑴入选标准为:①持续缺血性胸痛≥30min,但不超过12h,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ST段弓背抬高;③未接受溶栓治疗;④转入本院前已接受溶栓治疗但CAG示IRA前向血流TIMIO-2级。⑵排除标准:①确诊为AMI,但胸痛已经完全缓解,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②溶栓成功,血流动力学稳定;③PCI治疗的禁忌证。
, 百拇医药
    1.3方法

    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后,将导引钢丝送入所需扩张的血管远端后,置入球囊至狭窄处进行扩张,选择适当大小直径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明确支架的最佳位置,精确放置支架。术前、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正确合理的健康指导及出院随访,取得满意效果。

    2结果

    本组36例AMI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及时,通过施行规范化全程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手术顺利结束,安全度过危险期,7-10d后均康复出院。

    3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是保证PCI术成功的关键。冠心病、心绞痛、AMI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尤其是急诊行PCI术,患者对此了解甚少,持恐惧怀疑态度、缺乏信心,故精神压力大,易致冠脉痉挛,给手术带来困难。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及本次发病的诱因,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 百拇医药
    3.2术前准备

    做好PCI的常规术前准备,如生化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激活全血凝血时间、碘过敏试验、青霉素皮试、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记录12导心电图以作术中及术后监测与比较,备血,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扩冠药、钙拮抗剂及镇静剂应用,保持静脉通道通畅,输液针头要适当大,以备抢救和输血用,术前4h禁食水,并训练床上大小便等。

    4术中配合

    护送患者入导管室,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各种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志的变化,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准确及时记录左室和冠状动脉压力曲线,发现异常随时报告医生并做及时处理。备好各种急救药物及抢救器材。术中应保护静脉通络,以便急救顺利进行。

    5术后护理

    5.1基础护理
, 百拇医药
    术后卧床42h-48h,卧床期间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腰痛,当班护士或教会患者家属帮其按摩腰部,可用长枕头协助患者翻身,1次/4h,卧床期间还应协助生活护理嘱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5.2心电监测

    术后继续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尤其注意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有无ST段的压低和抬高,以便及时了解心肌缺血的发生和程度。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律失常、心绞痛、血压下降的患者应适当延长监测时间。

    5.3术后抗凝及拔管护理

    PCI术后24h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是0.6%,术后4周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增加到0.5%-5.7%。预防PCI术后急、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冠脉再狭窄的发生是保证PCI良好愈后的重要内容,而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在此环节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因此,患者在术前应给予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做到准时、准量、看服到口。术后拔除动脉鞘管前测凝血时间(ACT)值,若ACT>180s时可拔管,拔管后遵医嘱给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7500u抗凝或低分子肝素40mg下腹壁皮下注射,每12h1次,注射后按压局部3min,能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
, 百拇医药
    6讨论

    AMI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发病急骤,患者有濒死感,为了挽救濒死的心肌,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为患者实施直接PCI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PCI治疗AMI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手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术后注意维护心功能,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葛运清,于丽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4,5(5):24.

    [2] 李旭平.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4,13(3):188-190.

    [3] 周玉杰.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0., http://www.100md.com(肖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