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037405
柴平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糜烂性胃炎48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573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柴平汤在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糜烂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运用中药柴平汤治疗,对照组枸橼酸铋钾口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服药同时给予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口服,疗程半个月,进行抗HP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服药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病例总体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柴平汤在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糜烂性胃炎上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关键词】:中药治疗;柴平汤;肝胃不和;慢性糜烂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94-2

    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自身免疫紊乱等。这些因素导致针对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增强,而保护因子减弱,进而形成慢性黏膜炎症。笔者在2004—2008年间用柴平汤加味治疗本病48例,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4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全部符合慢性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其中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19例,单纯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16例。均按照就诊日期单双日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3岁;病程4个月~10年。对照组24例,其中男12例,女l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病程6个月~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胃镜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如下:

    (1)胃脘部疼痛及胃肠病症状;如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嘈杂吞酸,急躁易怒;

    (2)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2个月以上;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上述具备以上(1),(2)参考(3)(4)项其他症状并结合舌苔、脉象即诊断。

    1.2.2西医标准: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确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确定。

    1.2.2.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均有胃脘部或右胁部闷痛,伴嗳气、泛酸、饱胀或胃脘部灼热感,反复发作,进食后腹痛加重,食欲下降。

    1.2.2.2胃镜表现: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标准。

    慢性糜烂性胃炎在内镜下形态主要有下列3种表现:(1)隆起糜烂型。黏膜呈丘疹状隆起,中央有脐样凹陷,表面糜烂或不伴糜烂,直径0.4~1.0cm。(2)平坦糜烂型。糜烂灶不高出周围黏膜,呈点状、片状、条状糜烂。(3)杵状糜烂型。黏膜皱襞粗大隆起呈杵状,表面糜烂。

    1.3排除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2.1Hp阳性者均给予抗Hp治疗:口服克拉霉素片0.25g,每日2次,甲硝唑片0.2g,每日3次,疗程14天。

    2.2治疗组:用柴平汤:柴胡1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炙草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每日一剂,水煎服,日二次。

    泛酸者加乌贼骨10克、煅瓦楞子15克。肠鸣腹泻者加白术12克、薏苡仁30克。纳呆者加焦三仙各10克。胁痛重者加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

    2.3对照组:枸橼酸铋钾口服,40mg,日二次。

    两组均在服药6周后做疗效判定。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3.1.1临床症状及表现:

    症状:胃脘痛等主要症状,包括胃脘部或右胁部闷痛,伴嗳气、泛酸、饱胀或胃脘部灼热感,反复发作,进食后腹痛加重,食欲下降。其它伴随症等。

    3.1.2胃镜检查:

    CEG内镜下糜烂愈合情况CEG内镜下胃黏膜病变程度评分参考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具体如下:0级:正常计0分;Ⅰ级:胃黏膜糜烂灶(平坦或隆起疣状)单发计1分;Ⅱ级:胃黏膜糜烂灶(平坦或隆起疣状)多发局部≤5计2分;Ⅲ级:胃黏膜糜烂灶(平坦或隆起疣状)多发广泛≥6计3分。内镜疗效评价标准:积分降至0为痊愈;积分降至1或降低2分为显效;积分降低1分为有效;积分无变化或增加为无效。

    3.1.3病理检查:

    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观察指标:(1)胃黏膜慢性炎症(单核细胞)浸润程度;(2)胃黏膜活动性炎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3)腺体形态;(4)腺体密度。以(1)、(2)评估炎症程度,根据悉尼慢性胃炎分类标准的直观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分别记为0、1、2和3分。以(3)、(4)评估组织学结构的异常改变,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分别记为0、1、2和3分。比较两组(3)、(4)指标的积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3.2疗效判定:

    (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恢复正常,经胃镜复查胃黏膜恢复正常并且可以判定0级的。

    (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2/3以上,经胃镜复查胃黏膜糜烂明显减少,经判定分级减少1~2级的。

    (3)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积分减少1/3以上,内镜分级减少1~2级,半年至1年内虽有发作,但疼痛程度减轻,(下转第96页)

    (上接第94页)

    持续时间缩短。

    (4)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缓解,胃镜复查无变化。

    3.3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4随访:疗程结束后,对所有病例进行跟踪随访6个月,了解疾病复发情况。

    4治疗结果:

    4.1两组病例临床症状效果,见表1:(例数及所占百分比%)

    4.2两组病例综合(临床症状,胃镜下粘膜,病理检查)疗效情况比较,见表2:(x±S)

    表2

    项目治疗组对照组P值

    治疗前6.79±1.186.75±1.11>0.05

    治疗后1.88±2.053.21±2.36<0.05

    P值<0.001<0.001

    5讨论

    糜烂性胃炎又称疱疹性胃炎、息肉状胃炎或称隆起糜烂型胃炎,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其诊断主要通过内镜确诊。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逐步提高。

    本病中医属于“胃脘痛”、“痞证”、“嘈杂”等范畴,多因饮食劳倦、情志内伤或脾胃虚弱致脾胃损伤,功能失常,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