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00例临床诊疗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742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20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2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能使孕妇临床症状减轻,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改善的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结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医务人员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产科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4.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70-1
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点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对母体无严重危害,主要危害胎儿,使早产率和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本病具有复发性,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其发病率为0.8%-12%。本研究对2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有规范的治疗,使其安全渡过了孕中、晚期,母子平安。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患者200例,年龄20-38岁,发病孕周28-38周。
1.2研究方法
通过产前门诊160例ICP患者的治疗登记和40例ICP住院患者的病历档案及对上述患者随访获得研究资料。
1.3诊断标准
ICP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乐杰主编,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①妊娠中晚期出现以皮肤瘙痒为主的主要症状。②甘胆酸(CG)>15.03μmol/L或(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或门冬氨酸酸转氨酶(AST)水平轻—中度升高或(和)总胆汁酸(TBA)>10μmol/L。③可伴有轻度黄疸。④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呕吐,食欲缺乏,虚弱及其他疾病症状。⑤一旦分娩,瘙痒迅速消失,肝功能便迅速恢复正常,黄疸亦自行消退。
1.4治疗方法
凡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在孕26—34周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和CG,检查肝功能异常者,如CG<64.43μmol/L,TBA>10μmol/L,且孕周小于34周,NST试验为反应型,孕妇自觉胎动正常,瘙痒症状不显著者,可门诊治疗,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片15mg/kg,1日3次和腺苷蛋氨酸肠溶片0.5g,1日2次。适当休息,给予吸氧,高渗葡萄糖,维生素类及能量,治疗1周后复查肝功能。如果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则继续治疗,直至生化水平正常。如生化结果升高, 如CG>64.43μmol/L,TBA>10μmol/L,孕妇自觉瘙痒症状显著者则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适当休息,给予吸氧,高渗葡萄糖,维生素类及能量,同时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片15mg/kg,1日3次和注射腺苷蛋氨酸1日2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每日12mg,连用7天,以便促进肺成熟,避免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使瘙痒症状缓解甚至消失。根据孕妇自觉症状,NST试验,治疗后观察肝功能,CG和TBA水平决定终止妊娠时间和分娩方式,轻型ICP患者孕38—39周可在密切监护下阴道试产。重型ICP患者根据生化指标及胎儿情况孕妇自觉症状在36—38周之间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
2结果
2.1经过治疗后,总有效治愈率为100%200例ICP患者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围产儿结局如表1。
2.2由上表可知,两组间的剖宫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早产发生率和平均孕周比较,轻型明显好于重型200例ICP孕妇经治疗后安全分娩,产后7—28天追踪随访,母婴均健康。
3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特有的并发症,不仅可导致产后出血,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更严重的是导致围生儿发病率明显升高,可发生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自发性早产或孕期羊水胎粪污染。此外,还有胎儿生长受限,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等并发症,由于ICP病因及胎儿缺氧死亡机制尚未明了,ICP产科处理目的仅限于改善症状和胎儿预后,这有赖于对ICP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经过200例ICP患者的临床治疗表明,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注意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完全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4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