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白红细胞悬液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滤白红细胞悬液;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82-1
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由原来的输全血到成分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到现在的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最大限度地提高血液制剂对临床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血液制剂的治疗作用。全血中的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质”,同种异体输血后会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一系列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如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NHFTR)、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同种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抑制、肺部合并症、病毒感染等。因此,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对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滤白红细胞悬液的广泛应用,可以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副作用。
1采集滤白红细胞悬液的方法
, 百拇医药
目前滤白红细胞悬液的方法主要有:白细胞滤器过滤红细胞、离心法、沉降法、洗涤法、冷冻溶解法、照射法等。使用白细胞滤器过滤红细胞应用最广泛,我站现使用的是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血袋,过滤后可使白细胞去除率达到96.3-99.6%,白细胞数降低至1.0×106/L-1.0×105/L,红细胞回收率大于90%。同时在滤除白细胞抗原外,还可以除去白细胞保存期间产生的代谢产物对红细胞造成的污染,减少微凝块的形成。
采血后立即进行白细胞筛滤称为保存前筛滤,它能有效地防止白细胞溶解后释放氧自由基和各种细胞因子,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损伤。保存一段时间后进行白细胞筛滤称为保存后筛滤,它可预防血小板所致的免疫反应。[1]我站所采集的滤白红细胞悬液为采血后立即进行筛滤,属于保存前筛滤。
2滤白红细胞悬液的临床意义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输血技术的逐渐进步,临床用血单位对血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滤白红细胞悬液可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对临床输血的安全与有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百拇医药
2.1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NHFTR)
NHFTR是由于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抗体,当再次输入白细胞时所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皮肤潮红及怕冷。[2]输注红细胞悬液时约为0.2%-6.8%,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3%,滤白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数少于5×106/L,其发热反应率可降至0.5%。
2.2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
TA-GVHD的发病机理是血液或血液制品中含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受血者免疫系统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或显著抑制,从而不能把输入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清除;受血者的组织中存在能被植活的献血者免疫活性细胞识别的不同组织相容性抗原。当受血者组织中组织相容性抗原与输入并植活的淋巴细胞不相容时,这种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就把受血者组织作为异物识别,并产生排斥免疫反应,导致受血者多脏器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炎,严重腹泻,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上多次输血的患者HLA免疫反应率通常介于30%-60%,而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后反应率仅为11.7%。
, http://www.100md.com
2.3防止病毒感染
输注没有滤白的血液制品可感染病毒性疾病,特别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感染,前者是器官移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约60%肾移植和肝移植病人术后CMV抗体阳性,故宜选择巨细胞病毒抗体阴性的献血者。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能大大降低CMV的感染。
2.4预防肺部合并症
其发生率占19%-57%。其原因有:⑴输液量超负荷,特别是儿童、老年人以及已患充血性心衰患者;⑵许多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循环中已存在内毒素,输入的粒细胞与内毒素作用而引起肺休克;⑶由于白细胞凝集素作用,使白细胞在血管内凝集,在肺血管内形成栓子引起肺水肿;⑷直接输注聚集的白细胞形成微小栓子。[2]滤白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数大量减少,降低了肺部合并症的发生。
总之,滤白红细胞悬液的广泛应用,是输血技术不断更新的结果,大大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Heddle NM,Blajchman MA,Meyer RM,et al.Transfusion,2002,42(5):556.
[2]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 http://www.100md.com(王莉萍 王军生)
【中图分类号】R446.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82-1
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由原来的输全血到成分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到现在的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最大限度地提高血液制剂对临床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血液制剂的治疗作用。全血中的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质”,同种异体输血后会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一系列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如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NHFTR)、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同种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抑制、肺部合并症、病毒感染等。因此,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对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滤白红细胞悬液的广泛应用,可以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副作用。
1采集滤白红细胞悬液的方法
, 百拇医药
目前滤白红细胞悬液的方法主要有:白细胞滤器过滤红细胞、离心法、沉降法、洗涤法、冷冻溶解法、照射法等。使用白细胞滤器过滤红细胞应用最广泛,我站现使用的是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血袋,过滤后可使白细胞去除率达到96.3-99.6%,白细胞数降低至1.0×106/L-1.0×105/L,红细胞回收率大于90%。同时在滤除白细胞抗原外,还可以除去白细胞保存期间产生的代谢产物对红细胞造成的污染,减少微凝块的形成。
采血后立即进行白细胞筛滤称为保存前筛滤,它能有效地防止白细胞溶解后释放氧自由基和各种细胞因子,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损伤。保存一段时间后进行白细胞筛滤称为保存后筛滤,它可预防血小板所致的免疫反应。[1]我站所采集的滤白红细胞悬液为采血后立即进行筛滤,属于保存前筛滤。
2滤白红细胞悬液的临床意义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输血技术的逐渐进步,临床用血单位对血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滤白红细胞悬液可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对临床输血的安全与有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百拇医药
2.1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NHFTR)
NHFTR是由于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抗体,当再次输入白细胞时所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皮肤潮红及怕冷。[2]输注红细胞悬液时约为0.2%-6.8%,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3%,滤白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数少于5×106/L,其发热反应率可降至0.5%。
2.2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
TA-GVHD的发病机理是血液或血液制品中含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受血者免疫系统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或显著抑制,从而不能把输入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清除;受血者的组织中存在能被植活的献血者免疫活性细胞识别的不同组织相容性抗原。当受血者组织中组织相容性抗原与输入并植活的淋巴细胞不相容时,这种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就把受血者组织作为异物识别,并产生排斥免疫反应,导致受血者多脏器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炎,严重腹泻,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上多次输血的患者HLA免疫反应率通常介于30%-60%,而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后反应率仅为11.7%。
, http://www.100md.com
2.3防止病毒感染
输注没有滤白的血液制品可感染病毒性疾病,特别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感染,前者是器官移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约60%肾移植和肝移植病人术后CMV抗体阳性,故宜选择巨细胞病毒抗体阴性的献血者。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能大大降低CMV的感染。
2.4预防肺部合并症
其发生率占19%-57%。其原因有:⑴输液量超负荷,特别是儿童、老年人以及已患充血性心衰患者;⑵许多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循环中已存在内毒素,输入的粒细胞与内毒素作用而引起肺休克;⑶由于白细胞凝集素作用,使白细胞在血管内凝集,在肺血管内形成栓子引起肺水肿;⑷直接输注聚集的白细胞形成微小栓子。[2]滤白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数大量减少,降低了肺部合并症的发生。
总之,滤白红细胞悬液的广泛应用,是输血技术不断更新的结果,大大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Heddle NM,Blajchman MA,Meyer RM,et al.Transfusion,2002,42(5):556.
[2]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 http://www.100md.com(王莉萍 王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