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结合傣医药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我校傣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对其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关键词】傣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91-2
傣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从事傣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傣医药的发掘整理、继承发扬和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发展民族医药,人才是关键,可以通过加速人才培养、提高傣医药地位、加快傣医药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等系统措施,进一步发掘继承,创新发展,才能有效增强傣医传统疗法的医疗保健作用,扩大使用范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1]。
1地方中医药院校培养傣医药人才的必要性
, 百拇医药
原有的“跟师”式的傣医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知识传承的广度、知识发展的深度和传承的完整性,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傣医药人才的需求,必须改革与完善民族医药的传承方式[2]。学院教育可以极大地拓展民族医药传承的广度和深度,借助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3]。云南中医学院对傣医药学的研究具有一定基础,具备地域、文化优势,拟通过对历史悠久并具有较为完备理论体系的傣医药学的抢救、继承、总结、发展、提高、创新,建立和不断完善五年制本科傣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本省,面向东南亚,建设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傣医学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2傣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
高等医学人才培养具有职业导向的专业性,高等医学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而该职业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经过专门的医学专业训练的毕业生没有资格从事医生这个职业,这就决定了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对象今后的职业导向的要求,亦即它的专业实践性的要求[4]。
, 百拇医药
2.1结合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社会需求,由于社会的发展,傣族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需要兼有傣医药、中医药之长,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有效、价廉、简便、快捷医疗保健服务的临床实用型人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兼顾就业市场的需要,职业导向的专业性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拟定了傣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傣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傣医临床诊疗技术,专业技能突出,同时具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诊疗技术,从事傣医医疗、教学、科研及傣药开发工作的傣医药学紧缺专门人才。
2.2突出特色构建傣医学课程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傣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人文科学基础、傣医临床、中西医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等六个模块构建课程改革,使课程体系内容既衔接紧密,又交叉渗透,符合医学人才成长和医学教育客观规律,体现学科课程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
, http://www.100md.com
坚持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基本思路,前期注重拓宽知识面,以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为主,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增加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其他选修课,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后期分化出傣医方向,在进行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开设了《傣医药学史》、《傣医药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经典选读》和《傣医临床学》等7门傣医药特色课程,初步建立了傣医药课程体系。加强傣医专业教学,傣医专业课程内容既突出傣医药的特色,又充分反映傣医学和民族医药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丰富和提升了傣医学专业的内涵。
2.3面向临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1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学生开始接触《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和《傣医方剂学》等基础课时,就在学生中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以某个专题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2实行规范化的实习岗前培训。我院建立了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中心,其中包括临床各科诊疗技能训练,拟再增加傣医药技能训练,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 百拇医药
2.3.3实施分阶段毕业实习。首先,在我院附属医院进行中西医毕业实习,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常见病和急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完成有关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科内组织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病案讨论等,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其次,在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进行傣医药实践实习,较系统的掌握傣医药诊治技能,运用傣医药理论及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
2.3.4个性化培养突出因才施教。通过聘请傣医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授课制度,储备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兼职傣医药教师队伍。按照因才施教的原则,利用医院临床教学资源,定期跟师门诊或病房实习,熟练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掌握傣医四塔五蕴辨治、脏腑辨治、三盘辨治临床思维,发挥传统傣医“师带徒”的学习优势,使学生较快进入医师角色。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相关人文课程尚需加强。由于地域、文化背景、宗教等对傣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医学类院校在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历史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缺乏优势[3],如果在条件许可时开设相关课程,将更有利于傣医药的挖掘、整理、继承与发展。
, 百拇医药
3.2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与方式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完善。在考核内容尤其是傣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睡药、熏蒸、按摩、洗药、刺药等以及考核要求的制定方面尚需进一步与傣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准接轨,以利于学生顺利获得执业资格,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郑进,杨梅,王寅,等.傣医理论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4):22-25.
[2] 赵富伟,薛达元.中国民族医药传承危机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增刊):15-21.
[3] 车武,王珺,张婉,等.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517-2518.
[4] 胡蓉.关于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演变轨迹及发展趋势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8(4):25-27., 百拇医药(叶建州 苗晓玲 林 燕)
【关键词】傣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91-2
傣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从事傣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傣医药的发掘整理、继承发扬和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发展民族医药,人才是关键,可以通过加速人才培养、提高傣医药地位、加快傣医药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等系统措施,进一步发掘继承,创新发展,才能有效增强傣医传统疗法的医疗保健作用,扩大使用范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1]。
1地方中医药院校培养傣医药人才的必要性
, 百拇医药
原有的“跟师”式的傣医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知识传承的广度、知识发展的深度和传承的完整性,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傣医药人才的需求,必须改革与完善民族医药的传承方式[2]。学院教育可以极大地拓展民族医药传承的广度和深度,借助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3]。云南中医学院对傣医药学的研究具有一定基础,具备地域、文化优势,拟通过对历史悠久并具有较为完备理论体系的傣医药学的抢救、继承、总结、发展、提高、创新,建立和不断完善五年制本科傣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本省,面向东南亚,建设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傣医学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2傣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
高等医学人才培养具有职业导向的专业性,高等医学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而该职业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经过专门的医学专业训练的毕业生没有资格从事医生这个职业,这就决定了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对象今后的职业导向的要求,亦即它的专业实践性的要求[4]。
, 百拇医药
2.1结合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社会需求,由于社会的发展,傣族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需要兼有傣医药、中医药之长,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有效、价廉、简便、快捷医疗保健服务的临床实用型人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兼顾就业市场的需要,职业导向的专业性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拟定了傣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傣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傣医临床诊疗技术,专业技能突出,同时具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诊疗技术,从事傣医医疗、教学、科研及傣药开发工作的傣医药学紧缺专门人才。
2.2突出特色构建傣医学课程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傣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人文科学基础、傣医临床、中西医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等六个模块构建课程改革,使课程体系内容既衔接紧密,又交叉渗透,符合医学人才成长和医学教育客观规律,体现学科课程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
, http://www.100md.com
坚持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基本思路,前期注重拓宽知识面,以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为主,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增加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其他选修课,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后期分化出傣医方向,在进行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开设了《傣医药学史》、《傣医药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经典选读》和《傣医临床学》等7门傣医药特色课程,初步建立了傣医药课程体系。加强傣医专业教学,傣医专业课程内容既突出傣医药的特色,又充分反映傣医学和民族医药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丰富和提升了傣医学专业的内涵。
2.3面向临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1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学生开始接触《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和《傣医方剂学》等基础课时,就在学生中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以某个专题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2实行规范化的实习岗前培训。我院建立了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中心,其中包括临床各科诊疗技能训练,拟再增加傣医药技能训练,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 百拇医药
2.3.3实施分阶段毕业实习。首先,在我院附属医院进行中西医毕业实习,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常见病和急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完成有关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科内组织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病案讨论等,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其次,在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进行傣医药实践实习,较系统的掌握傣医药诊治技能,运用傣医药理论及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
2.3.4个性化培养突出因才施教。通过聘请傣医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授课制度,储备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兼职傣医药教师队伍。按照因才施教的原则,利用医院临床教学资源,定期跟师门诊或病房实习,熟练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掌握傣医四塔五蕴辨治、脏腑辨治、三盘辨治临床思维,发挥传统傣医“师带徒”的学习优势,使学生较快进入医师角色。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相关人文课程尚需加强。由于地域、文化背景、宗教等对傣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医学类院校在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历史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缺乏优势[3],如果在条件许可时开设相关课程,将更有利于傣医药的挖掘、整理、继承与发展。
, 百拇医药
3.2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与方式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完善。在考核内容尤其是傣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睡药、熏蒸、按摩、洗药、刺药等以及考核要求的制定方面尚需进一步与傣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准接轨,以利于学生顺利获得执业资格,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郑进,杨梅,王寅,等.傣医理论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4):22-25.
[2] 赵富伟,薛达元.中国民族医药传承危机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增刊):15-21.
[3] 车武,王珺,张婉,等.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517-2518.
[4] 胡蓉.关于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演变轨迹及发展趋势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8(4):25-27., 百拇医药(叶建州 苗晓玲 林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