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675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我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3年间在我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共100例,按事先制定表格统计其基本信息与窒息原因,复苏效果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新儿生窒息原因:产程异常42例(42.00%),脐带异常39例(39.00%)、胎盘异常19例(19.00%);95例生存新生儿的随访发现,93例正常(97.90%),智力低下1例(1.05%),癫痫2例(1.05%)。结论:有效的新生儿复苏对降低窒息新生儿的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回顾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23-1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研究回顾性选我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3年间在我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共100例,按事先制定表格统计其基本信息与窒息原因、复苏效果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我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3年间在我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共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性别比为1.5:1,所有的患者均诊断为重度窒息。诊断依据: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肌肉张力松弛,喉反射消失。
1.2试验方法
按事先制定表格统计其基本信息与窒息原因、复苏效果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复苏方法主要有:新生儿窒息均由麻醉医师在手术室和产房及时参加复苏工作。严格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ABC方案进行。新生儿出生时要快速评估足月妊娠、羊水清、有呼吸或哭声、肌张力好等情况,其中有任何一项异常就要进行初步复苏,首先保持体温,摆正体位,开放气道,必要时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刺激呼吸,重新摆正体位,这个过程约30s,之后评价呼吸心率和肤色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复苏。如果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rain,应用正压人工呼吸辅助呼吸,如仅有紫绀则给氧。30s正压人工呼吸或给氧之后评价新生儿如心率<60次/min,则继续正压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按压30s再次评价新生JL女n,L,率仍<60次/min,则继续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使用l:10000肾上腺素(气道内给药0.3-lmL/kg,静脉给药0.1~O.3mL/kg),30s再次评价新生儿如心率仍<60次/min,则继续重复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同时使用1:10000肾上腺素,直至心率>100次/min,皮肤颜色变红润,继续严密监测该新生儿的病情变化。方法参考文献[1]。
2结果
100例窒息新生儿的统计结果100例新儿生窒息原因:产程异常42例(42.00%),脐带异常39例(39.00%),胎盘异常19例(19.00%);95例生存新生儿的随访发现,93例正常(97.90%),智力低下1例(1.05%),癫痫2例(1.05%)。结果见表1。
表1 100例窒息新生儿的统计结果(例、%)
组别 例数百分数
产程异常 42例42.00%
脐带异常 39例39.00%
胎盘异常 19例19.00%
3讨论
窒息缺氧对新生儿是个很大的挫折。一时好转并不表示完全恢复,积极的复苏后处理对减少和减轻并发症,改善预后起很大作用。(1)注意保暖,体温尽量维持在中性温度36.5℃左右,减少耗氧。密切观察呼吸、心音、面色、末梢循环、神经反射及大小便情况。待呼吸平稳,皮色转红半小时后,停止给氧。呼吸是监护重点,呼吸评分和呼吸次数对复苏后的观察有一定帮助;(2)喉有痰鸣音,呼吸时声音粗糙、呼吸停顿或有呕吐,均应用一次性吸管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拟有脑水肿和缺氧缺血性脑病者则在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3)凡曾气管插管,疑有感染可能者,用抗生素预防;(4)重度窒息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再度引起窒息。若无呕吐,抬高上半身使腹部内脏下降,有利于肺的扩张,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胃管喂养不能容受者则静脉补液50~60ml/kg,有肾功能受损时要限制液量[2]。
本研究回顾性选我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3年间在我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共100例,按事先制定表格统计其基本信息与窒息原因,复苏效果。结果显示100例新儿生窒息原因:产程异常42例(42.00%),脐带异常39例(3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7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