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0663
云南白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697KB,1页)。

     【摘要】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分别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云南白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10-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机制尚未明了。传统的处理方法如清创换药,红外线照射等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疗程均较长,创口较难愈合。我院近年来对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均采用云南白药外敷和内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切口脂肪液化的早期诊断主要是掌握切口的表现特点[2]为(1)多发生在术后5-7天。大部分患者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2临床资料搜集我院外科2002年3月至2009年11月住院,行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治疗组55例,男38例,女17例,年龄34-70岁,平均46.8岁。对照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45.7岁。两组患者病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所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病例均采用“4-0”线缝合皮肤。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静滴3-5天,预防感染。治疗组切口内液体脂肪挤净后,切口常规碘伏消毒,用云南白药去胶囊留粉末,每次五粒。把云南白药粉末均匀涂于切口表面约1mm,覆盖一层消毒纱布,将剩余云南白药末盖在无菌纱布上,上面再覆盖两层消毒纱布,外用敷贴固定。每天视切口渗液的多少,换药1-2次。同时内服云南白药胶囊,每天三顿,每顿三片。对照组每天常规碘伏消毒换药。

    1.4统计方法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85.19%。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可能与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手术切断与切口交叉的血管,使其血运更加减少有关。各种机械性刺激,如高频电刀产生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浅表性烧伤和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2],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以及粗暴操作,拉钩压榨,止血不彻底,结扎大块组织,切口长时间暴露使组织脱水等,均加重脂肪组织的血运障碍和氧化分解反应[3]。肥胖患者切口液化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与脂肪层过厚,损伤后营养缺乏更加明显有关。另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患者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力差,也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之一。

    许多活血化瘀药物本身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增加局部缺血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退,炎症消除及坏死物质的吸收,从而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伤口愈合。活血化瘀药物可以使血流加速,使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多,改善微循环,并可以增加毛细血管张力,从而改善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使感染过程终止,增强了组织的耐缺氧和抗损伤能力,有利于组织的修复。通过增加组织器官供血摄氧能力,从而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吞噬细胞功能,促进炎症的局限化和吸收。云南白药以三七为主要成分,具有消肿镇痛,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等功效,不仅可改善循环障碍而增加局部含氧量,促进损伤部位上皮肉芽组织的生长,同时还具有吸水性,从而使创面干燥,减少渗出。加速血管的生长和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创面的再生和修复。

    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不当,常常留下一道凹陷疤痕,非常不美观,并且增加了住院时间,给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造成较大的负担。我们采用云南白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愈合平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且简单易行,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9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