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5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735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结果: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的治疗组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体酮胶囊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因素所致的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先兆流产;黄体功能不全;黄体酮胶囊
【中图分类号】R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11-1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先兆流产。先兆流产是妊娠期间的常见病、多发病。先兆流产常见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而由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约占先兆流产原因的45%左右。而作为基层医院很难对流产病因作出确切诊断,但先兆流产还是有其相应的处理原则。我们采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妇产科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门诊和住院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41岁,平均28.5岁;有流产史1次者30例,2次者10例,3次者5例。对照组4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2岁,平均29.5岁;有自流产史1次者28例,2次者11例,3次者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中先兆流产修订诊断标准:怀孕之后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感或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或深褐,无血块及妊娠物流出,或伴有嗜睡乏力,纳呆,恶心欲吐等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B超检查:早孕,宫内妊娠囊与停经月份相符或不符,有胎芽或有胎心搏动,同时排除阴道炎、宫颈炎、宫颈息肉等疾病所导致的出血。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黄体酮胶囊(商品名:益玛欣。每粒50mg,浙江仙琚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0211)2粒,1日2次。用药1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U,肌注,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均用2个疗程为限,同时两组都采取卧床休息,禁性生活。并给予心理治疗,使其情绪稳定,增强信心。每次疗程完成时来院随访检查。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45例成功42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3.3%;对照组45例成功35例,失败10例,成功率为77.8%;治疗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症状缓解时间
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对比见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三项症状缓解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2.3不良反应
在用药期间,治疗组有3例出现轻度恶心,2例轻度头痛,但仍能继续治疗。对照组有4例出现轻度恶心,2例轻度头痛,难以坚持长期注射,要求换口服药。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和肝功能、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众所周知,孕激素主要由卵巢黄体分泌产生,妊娠3个月后,黄体逐渐萎缩而由胎盘分泌代替,直至分娩。月经后半期,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同时孕激素还抑制子宫的收缩,降低子宫对缩官素的敏感性,从而有利于孕卵的着床和胚胎发育。生殖免疫学研究认为,妊娠期孕激素抑制母体对胎儿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抑制母体对滋养细胞的排斥反应,孕激素的准备有利于胚胎成功的植入。目前天然黄体酮仍然是妊娠早期补充孕激素最常用的药物。用药途径既往只有肌肉注射,随着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有了颗粒化的黄体酮制剂,用药途径亦增加了口服和阴道给药两种。黄体酮肌肉注射可引起严重的变态反应,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尽管黄体酮的最佳治疗剂量及用药途径尚有争议,但口服黄体酮胶囊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其他途径。黄体酮胶囊作为黄体酮针剂的替代品,免除了肌肉注射的痛苦,避免了患者就医时的奔波劳累,具有良好的顺应性。本组资料显示,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的治疗组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
总之,口服黄体酮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胎方法,是基层医院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3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