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20573
中医药质量下降原因之我见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关键词】中医药;质量

    【中图分类号】R2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93-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它担负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繁衍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发展和创新在社会医疗中的占有量及生存空间已经到了“忧关”的程度。究其原因,还在于近年来中药质量的日趋下降,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用药安全有效,也摧残了中医药本身的生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中药调剂、保管等工作,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药的质量,并对临床疗效构成威胁。

    1中药材的质量下降据了解,目前我国中药材市场上药材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药材水分含量明显偏高、质地偏软。这类中药材极易发霉变质。二是一些中药材用硫磺熏过。三是用伪品代替真品。四是质量低劣品种数量众多。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一方面,由于国家尚未出台中药材种子管理法规,致使中药材种子市场无章可循,管理不善,经营混乱。近年来,市场上经销的中药材种子质量低下,假种、劣种屡见不鲜,有的种子商将草木樨、苜蓿种子混充黄芪种子,野生豆科植物种子混充甘草种子等,在源头上制造假劣药材,也给农民造成了很大损失。另一方面,中药材多由产区农民以生产“农副产品”的方式进行栽培(或饲养),包装材料也多由产区“就地取材”选择使用。中药材种类繁多,价值相差悬殊,产区分布广泛,使用的包装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药材因包装物使用不当,造成药效减弱、变化;有的药材因包装物潮湿破裂,或粘有剧毒农药、高效化肥,或附有虫卵霉菌,而产生第二次污染。再者,中药材经营户和监管人员的监管均无章可循,城乡集市贸易市场中药材经营点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滞销药材随地堆放,不按药材性能要求储存、没有避光、通风、调温设备,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
, 百拇医药
    2调配人员素质的影响调配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调配人员的素质好坏直接与中医治疗关系密切相关,也就象人们通常所说的一样“有好医,有好药,搭配不好病人照样治不好”。中药不管是在入库、出库、贮存还是在调配环节,其质量的好坏,都与业务人员的素质有密切关系。目前中药材有很大一部分质量较差,如果药品流通各环节的业务人员没有一定的中药鉴别经验,不能把好质量关,轻则治疗无效,重则产生不良反应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入库验收的质量把关、贮存过程中的科学养护、出库调配时的再次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网的监督检查都要求业务人员有较强的业务知识。但不可否认,现在的一些医疗单位或者药品生产经销单位不很重视中药调配工作,对中药工作不很关心,因而造成很多调配业务人员不安心于配方工作。历代医学称道“中医不可传之秘在量上,中医治病之巧也是在量上”,剂量在医生开方时精斟细酌,但有时到了司药者手里却误差很大。事实上,中药用量不同,功能也不同,如白术少量健脾、止泻,而大剂量时运脾、通便,作用根本不一样。另外如发现处方上药物短缺,本应建议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替代品,而实际工作中很多调配者只是口头告诉病人缺少哪味药而不负责任将药品勾掉了事,造成剂量不准、药品不足的现象,自然疗效不佳。
, 百拇医药
    3中药炮制不当的影响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于服用,提高疗效。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企业和机构忽视了这一具有传统特色的工艺,致使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中药饮片不纯净。有些中药饮片生产商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省去了中药药用部分净选、去除泥沙杂物霉败品等必要的工序,将皮、茎、叶、须混为一团,粗制滥造,甚至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掺杂使假。二是辅料标准不统一。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辅料与药物一起共制,目的在于消除有害物质,发挥有利作用。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辅料标准,液体辅料的浓度、数量,固体辅料的使用次数、存放时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药炮制的质量。三是用有毒有害物质炮制中药。如用硫磺熏制药材、用明矾制中药、用灶心土或焦黄土炮制中药等,不仅不卫生,还对人体有害。四是变质中药处理后再使用。变质的中药,特别是霉变、虫蛀的中药,不仅降低或失去了药用价值,而且变质滋生了有毒有害物质,经处理后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
, http://www.100md.com
    4中药煎煮时间的影响中药煎煮过程是个重要的环节,“凡服汤者,虽品物专精,修治为法,而煎煮鲁莽造次,不少不良火候失良则药亦无功”。但现状是煎煮药工作者很少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的错误做法包括:一是用热水煎煮。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材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二是发生假煮沸现象。煮沸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基本要求,而温度达到100℃是煮沸的标准。但有的药液在远未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了,这是因为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理化现象。如皂甙等化学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大量泡沫。汤剂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它们在煎煮过程中也易产生此种现象。三是不合理服法。中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必须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现在比较普遍的服法是将头煎、二煎分服。这样做笔者认为不合理,因为头煎药有效成分浓度均较二煎为高,特别是含有易挥发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二煎中其成分含量其微。由于药物含量有差别,直接造成药物血药浓度的起伏,使药物作用忽强忽弱,有碍于疾病的治疗。正确的做法应是将头煎、二煎两次煎液混合后,根据病情分次服用。

    世界大同日,万里共中医。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此作了专题部署。只要我们充分重视不断加强中医药的质量管理,我国的中医药必将迎来健康的发展春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