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因及临床治疗
【关键词】女性绝经;骨质疏松;病因;及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64-1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多见于绝经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骨量丢失的高峰期多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绝经头5年骨量丢失每年可达3%~5%,终身骨丢失量约30%~40%,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容易引起骨折。髋部骨折的患者12%~14%在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50%的病人终身残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女性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她们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绝经后渡过的,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做好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 百拇医药 1PMO的病因学
1.1骨峰值骨峰值指个人一生中的最高骨量,一般在25~35岁时达到,影响骨峰值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最为重要,营养,生活习惯等也有一些影响。
1.1.1遗传因素决定骨峰值的70%~80%,例如黑人BMD(bone mineral density)高于白人及亚洲人,其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骨质疏松有家族倾向,单卵双胎的BMD差异较双卵双胎者小,男性的骨峰值高于女性,在有些国家,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或胶原基因的多态性与BMD有关等,均证明骨峰值受遗传因素影响。
1.1.2营养青春期内钙摄入量高者,骨峰值较高,对成熟骨BMC的影响可达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青春期内元素钙摄入量应为每天1000mg。
1.1.3生活习惯运动可增加BMD,如果坚持每天锻炼,其体力活动量高于平均量1SD时,其骨量较活动量低于平均量1SD者高7%~10%,但运动过度引起性腺功能低下而发生闭经时,骨量反而降低,骨峰值形成前大量吸烟,嗜酒者骨峰值低。
, 百拇医药
1.1.4原发性性腺功能不足及青春期发育延迟者,骨峰值低。
2骨丢失率
与绝经相关的骨丢失:不论年龄,妇女一旦绝经,体内的雌激素即急剧下降,骨丢失呈对数增加,骨小梁变细,变薄,乃至断裂(穿孔),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卵巢来源的性激素全部消失,骨丢失速度更快,此时脊椎骨丢失是四肢骨的两倍,丢失率高达每年4%~5%,持续5~10年后,骨丢失速度才减慢,四肢骨的骨丢失慢,丢失的持续时间也长。
3绝经后的性激素变化
3.1雌激素绝经后E2降低约90%,仅10%来源于E1、雄烯二酮与睾酮在脂肪组织中的转化。E1降低约50%(卵巢来源部分),肾上腺来源50%,故E1/E2比值升高。肥胖妇女因体内脂肪组织多,转化产生的雌激素亦多,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减少。
3.2雄激素自然绝经后T下降约20%.A下降50%。切除双侧卵巢后,T及A均下降50%。随年龄增加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也减少。
, 百拇医药
3.3孕激素绝经后由卵巢产生的孕激素全部消失。
由此可见,绝经后的性激素变化均促使骨代谢发生负平衡。自然绝经后雌激素快速下降,雄激素下降较慢(卵巢间质萎缩后下降),而人工绝经者各种性激素立即消失,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4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
4.1低骨丢失率
性激素替代治疗(HRT)研究表明,雌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降钙素释放,调节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肠钙吸收以及抑制与骨溶解有关的某些细胞因子(IL-1、TNF-α、IL-6等)活性,使高转换型骨代谢恢复至正常水平,从而减少骨丢失。相当多的临床观察资料提示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明显减少脊椎骨、股骨颈及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1]。虽然有文献报道使用雌激素的剂量越大,BMD增加较多,但因阴道出血和乳房胀痛较明显不能长期使用,因此,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时,应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和个体化原则,有子宫者必须加用孕激素。
, 百拇医药
4.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这是一类结构多样的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结合(ER)后,根据特定的细胞引起与17-βE2相似或不同的反应。
4.2.1降钙素(calcitonin CT)是一种肽类激素,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有中枢性止痛作用,可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常用的CT制剂和用法:(1)依降钙素:肌注,2次/周,10 IU/次。(2)鱼降钙素:肌注,1次/d,50 IU/次,喷鼻剂1~2次/d,100 IU/次。足量钙摄入除与年轻时高骨峰值形成有关外,对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病人补充足量钙能减少甲状旁腺素(PTH)介导的骨吸收,降低骨转换,减少骨折率[2]。
4.2.2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所有钙剂中以碳酸钙最佳,常用的钙剂有钙尔奇D及凯思奇D(复方碳酸钙),维生素D有阿法D3(025~1 μg/d)、罗钙全(适用于肝肾功能不良者,025~05g/d),使用维生素D时应摄入足够的钙。
, http://www.100md.com
4.2.3氟化物能直接刺激成骨细胞增殖,持久地增加骨小梁的骨量,氟剂的治疗剂量范围狭窄。常用药物为特乐定咀嚼片(每片含氟离子5mg、钙离子150mg),每日3片~4片,主要增加脊椎骨骨量。但大量摄入可引起机体的许多严重疾病,须慎用。它不是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的一线药物,应限制用于传统治疗失败的病人。
4.2.4双膦酸盐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抑制骨吸收,肠道对其吸收仅1%~5%,主张空腹服用,不能与钙同时服用。常用的双膦酸盐及用法:(1)第一代-羟乙膦酸钠,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故主张间歇性、周期性治疗。(2)第二代-甲双膦酸盐(骨膦):抑制骨矿化的作用较弱,可连续或间断使用。(3)第三代―阿伦膦酸钠(福善美、固邦)。
参考文献
[1] RubIin C D.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age related osteoporosis[J].Am J Med Sci,1999,318:158-169.
[2] 王志群,施鸣.南京市中青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16:501-502.,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R71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64-1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多见于绝经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骨量丢失的高峰期多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绝经头5年骨量丢失每年可达3%~5%,终身骨丢失量约30%~40%,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容易引起骨折。髋部骨折的患者12%~14%在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50%的病人终身残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女性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她们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绝经后渡过的,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做好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 百拇医药 1PMO的病因学
1.1骨峰值骨峰值指个人一生中的最高骨量,一般在25~35岁时达到,影响骨峰值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最为重要,营养,生活习惯等也有一些影响。
1.1.1遗传因素决定骨峰值的70%~80%,例如黑人BMD(bone mineral density)高于白人及亚洲人,其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骨质疏松有家族倾向,单卵双胎的BMD差异较双卵双胎者小,男性的骨峰值高于女性,在有些国家,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或胶原基因的多态性与BMD有关等,均证明骨峰值受遗传因素影响。
1.1.2营养青春期内钙摄入量高者,骨峰值较高,对成熟骨BMC的影响可达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青春期内元素钙摄入量应为每天1000mg。
1.1.3生活习惯运动可增加BMD,如果坚持每天锻炼,其体力活动量高于平均量1SD时,其骨量较活动量低于平均量1SD者高7%~10%,但运动过度引起性腺功能低下而发生闭经时,骨量反而降低,骨峰值形成前大量吸烟,嗜酒者骨峰值低。
, 百拇医药
1.1.4原发性性腺功能不足及青春期发育延迟者,骨峰值低。
2骨丢失率
与绝经相关的骨丢失:不论年龄,妇女一旦绝经,体内的雌激素即急剧下降,骨丢失呈对数增加,骨小梁变细,变薄,乃至断裂(穿孔),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卵巢来源的性激素全部消失,骨丢失速度更快,此时脊椎骨丢失是四肢骨的两倍,丢失率高达每年4%~5%,持续5~10年后,骨丢失速度才减慢,四肢骨的骨丢失慢,丢失的持续时间也长。
3绝经后的性激素变化
3.1雌激素绝经后E2降低约90%,仅10%来源于E1、雄烯二酮与睾酮在脂肪组织中的转化。E1降低约50%(卵巢来源部分),肾上腺来源50%,故E1/E2比值升高。肥胖妇女因体内脂肪组织多,转化产生的雌激素亦多,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减少。
3.2雄激素自然绝经后T下降约20%.A下降50%。切除双侧卵巢后,T及A均下降50%。随年龄增加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也减少。
, 百拇医药
3.3孕激素绝经后由卵巢产生的孕激素全部消失。
由此可见,绝经后的性激素变化均促使骨代谢发生负平衡。自然绝经后雌激素快速下降,雄激素下降较慢(卵巢间质萎缩后下降),而人工绝经者各种性激素立即消失,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4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
4.1低骨丢失率
性激素替代治疗(HRT)研究表明,雌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降钙素释放,调节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肠钙吸收以及抑制与骨溶解有关的某些细胞因子(IL-1、TNF-α、IL-6等)活性,使高转换型骨代谢恢复至正常水平,从而减少骨丢失。相当多的临床观察资料提示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明显减少脊椎骨、股骨颈及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1]。虽然有文献报道使用雌激素的剂量越大,BMD增加较多,但因阴道出血和乳房胀痛较明显不能长期使用,因此,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时,应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和个体化原则,有子宫者必须加用孕激素。
, 百拇医药
4.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这是一类结构多样的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结合(ER)后,根据特定的细胞引起与17-βE2相似或不同的反应。
4.2.1降钙素(calcitonin CT)是一种肽类激素,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有中枢性止痛作用,可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常用的CT制剂和用法:(1)依降钙素:肌注,2次/周,10 IU/次。(2)鱼降钙素:肌注,1次/d,50 IU/次,喷鼻剂1~2次/d,100 IU/次。足量钙摄入除与年轻时高骨峰值形成有关外,对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病人补充足量钙能减少甲状旁腺素(PTH)介导的骨吸收,降低骨转换,减少骨折率[2]。
4.2.2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所有钙剂中以碳酸钙最佳,常用的钙剂有钙尔奇D及凯思奇D(复方碳酸钙),维生素D有阿法D3(025~1 μg/d)、罗钙全(适用于肝肾功能不良者,025~05g/d),使用维生素D时应摄入足够的钙。
, http://www.100md.com
4.2.3氟化物能直接刺激成骨细胞增殖,持久地增加骨小梁的骨量,氟剂的治疗剂量范围狭窄。常用药物为特乐定咀嚼片(每片含氟离子5mg、钙离子150mg),每日3片~4片,主要增加脊椎骨骨量。但大量摄入可引起机体的许多严重疾病,须慎用。它不是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的一线药物,应限制用于传统治疗失败的病人。
4.2.4双膦酸盐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抑制骨吸收,肠道对其吸收仅1%~5%,主张空腹服用,不能与钙同时服用。常用的双膦酸盐及用法:(1)第一代-羟乙膦酸钠,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故主张间歇性、周期性治疗。(2)第二代-甲双膦酸盐(骨膦):抑制骨矿化的作用较弱,可连续或间断使用。(3)第三代―阿伦膦酸钠(福善美、固邦)。
参考文献
[1] RubIin C D.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age related osteoporosis[J].Am J Med Sci,1999,318:158-169.
[2] 王志群,施鸣.南京市中青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16:501-5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