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4年第3期
编号:12667498
“老年治脾”与围绝经期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第3期
     【摘 要】 “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是医家刘完素根据妇女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提出的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学术思想。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发生在妇女绝经前后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晚年生活。中医对围绝经综合征综合辨证论治多从肝肾着眼,而脾胃在本病中的影响常被忽略。本中通过对脾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探讨,将使“老年治脾”这一大法合理的运用到本病的治疗上。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治脾;中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38-02

    围绝经期是每一个妇女必经的阶段,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在古代医籍中多散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等病症中[1]。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以肾虚为主,辨证论治多集中在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等方面,从脾胃论治少之又少。刘完素在《妇人胎产论》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论治;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笔者以此观点为启示,探讨脾胃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意味着着脾胃功能减退是妇女衰老的开始。到了“七七”之年,天癸渐竭,肾气虚弱,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影响到心肝脾脏,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随之出现烘热汗出、潮热面赤、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以及情志不宁等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