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药物性水肿的常见药物及发生机制
【摘 要】 药物性水肿根据服用药物的不同,其发生机制也各异,常被临床所忽视,本文分析了临床上引起药物性水肿常见药物呋塞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胰岛素、吲哚美辛、硝苯地平及其发生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定制出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关键词】 药物性水肿;水肿;机制;个体化给药
【中图分类号】R44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63-02
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发生与人体血管内外的渗透压有关。当人体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管压力高于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管内的液体从血管中渗出,构成人体的组织液。当人体毛细血管静脉端的血管压力低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又渗透回到血管中。如果人体的这种动态平衡失调,则容易导致液体过多地停滞于人体组织间隙,从而发生水肿。水肿多为疾病所致,如心力衰竭引起心源性水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引发肾原性水肿;肝硬化肝坏死导致肝原性水肿;贫血、癌症、烧伤致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甲减引起粘液性水肿以及药物性水肿。
药物性水肿是指药物引起体液积聚于组织间隙中而出现的全身或局部肿胀,一般于用药后发生,停药后不久消失,与人体机体反应特性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水肿,如下肢、面部水肿,严重者出现全身水肿[1-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