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849633
廖世煌治疗肝脾不和型泄泻经验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第5期
     【摘要】泄泻病是临床常见病,其病变部位为脾,病因多与湿有关,并与肝肾密切相关。其中以肝脾不和型泄泻多发。故调和肝脾气机为一种重要的治法,宜抑肝扶脾,疏肝、柔肝、敛肝与健脾、利湿并重。

    【关键词】泄泻;肝脾不和;廖世煌;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50-02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下如水样的病证。其中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下者称为泻。

    廖世煌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和金匮教学工作40余年,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其出诊学习,对其治疗泄泻病注重肝脾同调的经验有所感悟,现介绍如下。

    1泄泻的病因病位

    廖老言,泄泻病变部位为脾,与肝肾相关,病理因素为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气不升,反而下陷,则为泄泻。《景岳全书·杂病谟·泄泻》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脾不健运,水谷精微不得运化分布而停聚中焦成湿。正如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所谓:“无湿则不泻。”从湿的致病特点来说,湿性重浊、黏滞、趋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