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849753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第5期
     【摘要】从“方证对应”谈学用古法、“寻余所集”谈学用规矩、“思过半矣”谈学用创新三个层次阐述跟师后对学用《伤寒杂病论》的方法感悟,以验案指出导师运用经方的辨证及创新思路,探讨《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心得。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古法;规矩;创新;验案

    【中图分类号】R222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137-02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以辨证论治为体系、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经典著作。该书具有极高的理论与临床价值,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故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有很多,但对于学用《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各家学说无统一定论,笔者就自己跟师欧阳晓勇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学习感悟。

    1第一步“方证对应”谈学用古法

    “方证对应”首见于《伤寒论》第317条:“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纵观《伤寒杂病论》可以看出,书中都是“证以方名”而“方由证立”,方证一体。对于初学者而言,《伤寒杂病论》首先是一部验方集,书中详尽的列出了很多“某某方主之”的病症,例如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在临床中,可以通过“方证对应”来直接使用。但运用方证对应,不能只关注“方”、“证”,应将“抓主证”与“辨病机”相结合。对于初学者而言,建立“方证对应”的辨证体系有助于规范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思路。

    细观《伤寒论》中的113个方证,可细分为基础方证和加减化裁方证,初学者首先学习基础方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