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药规律浅析(1)
【摘 要】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关键词,“中医治疗”、“中西医治疗”、“综合治疗”、“针药结合”为副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的数据,最终经筛选后实际分析的文献有142篇,对其主方进行药物的初步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142篇文献中共使用中药1833味,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当归、甘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芎、白芍、柴胡、赤芍、生地。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剂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一贯煎加减等。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以补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治疗;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52-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高,40岁以上的病人,发生率在30%左右[2]。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蛇串疮后遗神经痛”[3],中医学中虽然没有明确的病名记载,但在古籍文献中对带状疱疹已早有论述,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最早记载本病:“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又云此疮绕腰匝则杀人”。《外科启玄》中记载:“蜘蛛疮,此疮生于皮肤间……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外科大成》中记载:“蛇串疮,出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中医称带状疱疹为“蛇串疮”,PHN中医治疗可参考蛇串疮的治疗。现代医学对PHN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4]。虽然这些药物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但长期服用可产生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中医药是目前治疗PHN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对近十年来发表的关于治疗PHN的有效的方剂进行分析整理,初步探讨中医药治疗PHN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方法
通过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关键词,“中医治疗”、“中西医治疗”、“综合治疗”、“针药结合”为副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医学数据。排除内容:动物实验、综述、理论探讨、个案报道、单纯针灸治疗、中药外治等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初筛时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对于不能确定的文献,阅读全文进行复筛。最终经筛选后实际分析的文献有142篇,对所收集的文献及处方主方药物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管理,采用频次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使用频率 142篇文献主方中共涉及药味1833味,用药以当归最多,其次为甘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芎、白芍、柴胡、赤芍、生地、黄芪、丹参。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临床常用于血虚血瘀诸痛证,现代药理研究,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抗氧化、保护损伤神经及促进神经再生等作用[5]。芍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二者常同用以养阴和里缓急止痛,研究发现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其组成成分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6]。红花、桃仁、川芎、延胡索、丹参均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报道,活血化瘀药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机体代谢功能,促进组织的修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的作用[7]。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之效,临床多用于肝郁气滞诸证,可以改善因肝郁气滞所致的气滞血瘀痛证,亦可以改善患者因本病所致的情绪不畅。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泻肝火,现代药理研究赤芍具有保肝、抗肿瘤、抗凝、抗血栓、抗氧化、抗内毒素、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8]。黄芪甘温,善于补气,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促进神经修复等作用[9]。使用频次15次以上的中药,见表一。
2.2 中药分类 142篇文献主方中共涉及169种中药,按《中药学》[10]进行分类,共涉及17类。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最多,其次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平肝熄风药,见表2。
2.3 中医药治疗方法 142篇文献中药内服方中,主要以补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其基本的组方原则,临床根据辨证论治常采用的方剂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一贯煎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舒肝散加减、芍药甘草汤加减等。
2.4 治疗结果 中药复方制剂内服能够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特别是在在采用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综合治疗等方法中,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中医学认为痛证的病变在气血方面,病机主要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11]。现代医家大多认为PHN发生的主要病机亦是“不通则痛”与“不荣则通”,瘀血是PHN最主要的病理因素,提出了从虚瘀论治PHN的思想,并且主张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12-14]。亦有医家注意到本病对患者情绪、睡眠等生活方面的影响,提出“久病多郁”,要在活血止痛的基础上,运用疏肝解郁、安神等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本文总结了142篇中医药治疗PHN方面的文献,用药归规律分析的结果与PHN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一致,用药频次高的药物可以作为治疗治疗PHN组方的基础药物,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一贯煎等,并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随症加减,能够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张鹏飞 丛琳 杨瑜婷 范琴 叶建州)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治疗;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52-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高,40岁以上的病人,发生率在30%左右[2]。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蛇串疮后遗神经痛”[3],中医学中虽然没有明确的病名记载,但在古籍文献中对带状疱疹已早有论述,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最早记载本病:“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又云此疮绕腰匝则杀人”。《外科启玄》中记载:“蜘蛛疮,此疮生于皮肤间……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外科大成》中记载:“蛇串疮,出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中医称带状疱疹为“蛇串疮”,PHN中医治疗可参考蛇串疮的治疗。现代医学对PHN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4]。虽然这些药物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但长期服用可产生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中医药是目前治疗PHN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对近十年来发表的关于治疗PHN的有效的方剂进行分析整理,初步探讨中医药治疗PHN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方法
通过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关键词,“中医治疗”、“中西医治疗”、“综合治疗”、“针药结合”为副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医学数据。排除内容:动物实验、综述、理论探讨、个案报道、单纯针灸治疗、中药外治等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初筛时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对于不能确定的文献,阅读全文进行复筛。最终经筛选后实际分析的文献有142篇,对所收集的文献及处方主方药物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管理,采用频次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使用频率 142篇文献主方中共涉及药味1833味,用药以当归最多,其次为甘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芎、白芍、柴胡、赤芍、生地、黄芪、丹参。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临床常用于血虚血瘀诸痛证,现代药理研究,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抗氧化、保护损伤神经及促进神经再生等作用[5]。芍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二者常同用以养阴和里缓急止痛,研究发现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其组成成分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6]。红花、桃仁、川芎、延胡索、丹参均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报道,活血化瘀药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机体代谢功能,促进组织的修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的作用[7]。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之效,临床多用于肝郁气滞诸证,可以改善因肝郁气滞所致的气滞血瘀痛证,亦可以改善患者因本病所致的情绪不畅。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泻肝火,现代药理研究赤芍具有保肝、抗肿瘤、抗凝、抗血栓、抗氧化、抗内毒素、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8]。黄芪甘温,善于补气,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促进神经修复等作用[9]。使用频次15次以上的中药,见表一。
2.2 中药分类 142篇文献主方中共涉及169种中药,按《中药学》[10]进行分类,共涉及17类。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最多,其次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平肝熄风药,见表2。
2.3 中医药治疗方法 142篇文献中药内服方中,主要以补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其基本的组方原则,临床根据辨证论治常采用的方剂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一贯煎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舒肝散加减、芍药甘草汤加减等。
2.4 治疗结果 中药复方制剂内服能够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特别是在在采用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综合治疗等方法中,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中医学认为痛证的病变在气血方面,病机主要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11]。现代医家大多认为PHN发生的主要病机亦是“不通则痛”与“不荣则通”,瘀血是PHN最主要的病理因素,提出了从虚瘀论治PHN的思想,并且主张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12-14]。亦有医家注意到本病对患者情绪、睡眠等生活方面的影响,提出“久病多郁”,要在活血止痛的基础上,运用疏肝解郁、安神等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本文总结了142篇中医药治疗PHN方面的文献,用药归规律分析的结果与PHN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一致,用药频次高的药物可以作为治疗治疗PHN组方的基础药物,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一贯煎等,并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随症加减,能够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张鹏飞 丛琳 杨瑜婷 范琴 叶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