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7年第3期
编号:13004007
泻黄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口疮验案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7年第3期
     【摘要】心脾积热型口疮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疾病,西医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依据病因将其分为不同证型。“火热”是口疮形成的基本病理因素,小儿口疮以心脾积热为主,此型主要病变在脾与心,故治宜清热解毒,泻心脾之火,兼顾护脾胃。泻黄导赤散是由泻黄散和导赤散组合而成,清泻与升发并用,配以醒脾和中。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以泻黄导赤散加减治疗该病常收桴鼓之效。

    【关键词】泻黄导赤散;小儿;心脾积热型口疮

    【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6-0073-02

    口疮,西医学称为疱疹性口腔炎或溃疡性口腔炎,多见于1~3岁小儿,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流涎、拒食,可伴有发热、齿龈红肿及颌下淋巴结的肿大压痛[1]。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措施,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以减轻疼痛、促进愈合、防止复发为治则。中医以泻黄导赤散临证加减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口疮,以达标本兼治、减轻症状、缩短疗程之功效,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的优势。

    1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

    《内经》中已有口疮的相关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脾主口”、“心主舌”,指出口疮发病与心脾关系密切,后世多数医家认为口疮是由于心脾热盛,火热之邪沿心脾两经上冲于口舌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云:“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诊其脉,浮则为阳,阳数者,口生疮”;《太平圣惠方》云:“夫口者,脾脉之所通,舌者,心气之所主。若经络否涩,气血壅滞,则生于热, 热毒之气,在于脏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