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316443
崔应麟教授辨治眩晕验案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第1期
     【摘 要】 文章从眩晕的主症、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总结崔应麟教授治疗本病的独特经验。崔应麟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主要为因风、因痰、因瘀3个方面,临床辨治本病当四诊合参,标本兼治。

    【关键词】 眩晕;验案;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2-0080-02

    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或感觉自身及周围事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1]。本病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不能站立。现代医学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没有很大的突破,然而中医药治疗眩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2]。崔应麟教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石冠卿,临证30余载,医术精湛,善于运用中医理论思维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其临证经验丰富,治疗眩晕多从风、痰、瘀3方面入手,四诊合参,辨证用药,故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撷取3则典型验案,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眩晕又名眩冒,此名首载于《内经》,《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较多的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后世医家对其也有较多论述,汉代张仲景则认为眩晕与痰饮有关,《金匮要略》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宋代杨仁斋首先提出因瘀致眩学说[3]。明清时期又有“无虚不作眩”之说。崔应麟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主要与情志、饮食、体虚年老等有关,病性有虚实两端,病位在于头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如肝肾阴虚抑或痰湿中阻、瘀血阻络等都可出现清窍失养,而形成眩晕。

    2 验案举隅

    2.1 肝肾阴虚之眩晕案 患者王某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