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202
编号:13510661
基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理论从脾胃论治耳鸣刍议(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2
     2 脾胃失调致耳鸣病机发微

    2.1 脾胃虚弱,气血乏源,耳窍失养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李东垣在《内经》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升清将水谷精微上注于肺脉,化而为血,全身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正常,经脉通畅,都需要气血来维持。《素问·五脏别论》云:“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说明胃为水谷之海,化气取汁,奉身为赤,灌溉全身。《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中曰:“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故曰后天之本在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谷气通于脾……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若脾胃虚弱,难以腐熟运化水谷,气血生化无源,脏腑失于濡养,则耳窍失养,经脉空虚,可发为耳鸣。清代医家张兆璜曰:“九窍为水注之气,脾不得为胃行其津液,故令人九竅不通。”治疗当遵《内经》“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劳则温之”之旨,“用辛甘之药滋胃,当升当浮,使生长之气旺”,如益气聪明汤、调中益气汤等。

    2.2 脾胃失调,清阳不升,耳窍不利 “耳为清阳之窍,唯清阳之气易达之”,东垣亦谓“耳目口鼻,为清阳之气所奉于天”(《脾胃论·五脏之气交变论》),说明耳窍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清阳之气充养,脾胃居于中央,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升清降浊。“胃者,行清气而上……曰清阳出上窍”,脾胃调和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