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202
编号:13510805
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肠炎中医证型分布、转化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2
     Key words:Radiation enteritis;TCM syndrome type;Distribution;Transformation rule

    急性放射性肠炎(acute radiation enteritis,ARE)是指直肠(主要是粘膜)受到电离辐射超过该器官耐受剂量在半年内所引起的急性直肠炎症状[1]。是结直肠癌、宫颈癌、盆腹腔等恶性肿瘤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样便,甚至出现便鲜血或脓血便[2]。肠道不仅仅有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还有屏障功能,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放射性肠炎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肠道受到射线照射后结构和功能完整的肠粘膜上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绒毛萎缩,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糜烂,晚期可以引起肠壁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黏连[3-4]。放射性肠炎患者多数病程迁延,部分患者会因为症状严重而被迫中断放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放射性肠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5]。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准确的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前提[6],所以对放射性肠炎中医证候构成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疗中心行行盆腔、腹腔放疗并出现放射性肠炎患者102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78 字符